首页 >  棉花资讯  > 宏观经济

直面当前经济热点:纺织工业市场驱动快速增长 部分领域风险加剧

出处:经济日报    2003年08月25日
中国纺织工业经过大规模产业调整之后,究竟还存不存在发展“过热”的问题? 这成为产业界人士关注而且有分歧的问题,宏观调控部门的专家经过分析认为,纺织工业近年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可纺织界的人认为,纺织业经过压锭改造,产业调整之后,已经基本市场化了,不再有重复建设的问题,近几年大量生生息息的私企,都是用他们自己的钱或按规则从银行贷的款,人家认定自己的产品好卖,不怕竞争,不怕死,凭什么说是“重复建设”。到底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只有让事实说话了。 纺织业处在高速增长期 为社会提供了1500万个就业岗位、为国家积累和满足人们需求一直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纺织工业,今年以来尽管相继遭遇了原料价格上涨、非典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和伊拉克战争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其凭着全行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惯性和一季度宏观经济的强劲拉动,上半年仍然表现为产销两旺。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不变价总产值5328.8亿元(不含纺机),同比增长20.2%。受非典影响,4、5月份纺织生产增速一度下降,但6月份生产得到快速恢复,6月当月纱产量创历史最高,达到了82万吨。纺织工业产销率96.5%,与上年基本持平。1~6月,纺织工业实现利润170.4亿元,同比增长32.3%。 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33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7.73%,其中纺织品124.1亿美元,增长32.5%;服装213.3亿美元,增长26.5%。纺织净创汇264.2亿美元。  但是在纺织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投资高幅增长 必须防范风险 上半年纺织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3亿元,同比增长113.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81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仅次于冶金行业,在各工业行业中高居第二,表明纺织业仍是投资的热点。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幅增长,对行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长后劲将产生积极作用,但必须防范风险,避免行业投资过于集中。 以化纤行业为例。由于利益的驱动,前些年许多纺织企业大量上马化纤项目和盲目扩张产能,导致目前化纤行业效益下降和经营状况急剧恶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化纤企业的困难正在不断加剧。从今年上半年看,1—3月化纤产量比较平稳,4、5月稍有下降,但到6月后化纤产量明显上升,尤其是涤纶产量达到75.61万吨,比5月上涨了15.63%。从化纤生产主要省份浙江和江苏来看,进入6月后,产量增长量更是在5万吨上下。1—6月我国纺织原料部分中进口量和金额最大的商品也是化学纤维,进口数量近60万吨。如不能严格控制住新增能力,对整个纺织经济的运行将会是沉重打击。有关专家呼吁,化纤企业要尽快推行企业改革、重组、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等一系列调整措施,努力提高企业乃至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构筑产业新优势,保持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盲目集中投资,带来的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羊绒行业最具代表性。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一个产绒大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羊绒加工大国和制品出口大国。但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据统计,我国山羊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700万只猛增到近两年的6000万只,羊绒产量由2800吨激增到98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比原料产量膨胀得更快的是加工能力。目前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多达2600多家,无毛绒分梳能力突破2万吨,是世界羊绒总产量的3倍。除加工国内全部原绒外,蒙古、俄罗斯等产绒国的羊绒也大多流进我国进行加工;羊绒深加工能力达到年5000万件。然而我国年实际加工以羊绒衫为主的羊绒制品1400多万件,国内外市场每年的总需求不足2000万件。加工能力的严重过剩,导致每遇原料紧俏,众多厂家就你争我夺,哄抬价格;每遇原料充足,各厂家又竞相压价,农牧民被迫宰杀山羊,形成了羊绒产业各链条之间的恶性循环。十几年间,羊绒市场已经爆发了1988年、1994年、1997年和2000年四次争夺原料的价格大战。价格最低时每公斤几十元,跌出亏本线,最高时每公斤四五百元,超出成本三四倍。每次大战的结果都使不少企业和农牧民惨遭损失,而另一些企业和二道贩子大发横财。 部分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 生产、出口增长与产品价格下降形成对比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6月,全国衣着类消费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2.2%,其中服装价格下降2.3%。目前在棉花及化纤原料上涨的推动下,纺织产品价格虽比年初有所提高,但升幅小于原料。分析可知,纺织工业单位产品盈利水平不高,生产总值和出口增长主要是靠数量增长带动的,仍未摆脱“以量取胜”、“低价扩张”的增长方式,这不利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效益的提高,还可能引起来自进口国的贸易麻烦。  事实上,纺织品服装进口国运用技术壁垒、反倾销以及特殊保障条款等手段设置障碍,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已经造成困难。今年初,欧盟正式通过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立法。7月24日,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美国制造贸易行动联盟、美国纱线制造商协会和全国纺织协会提出了对中国产针织布、胸罩和袍服三种纺织品和服装的设限申请。 为保持下半年我国纺织经济的稳步发展,专家建议业界应采取五大相应措施: 加强对纺织原料的宏观引导与调控。业界应密切跟踪和分析棉花、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的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情况,加强市场引导和对棉花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防止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推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的发展,从而调整和优化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纺织品的结构;加强对纺织投资的积极引导。 扩大内需,开拓国内消费领域。抓住非典过后国内消费市场回升的良机,根据内需市场的需求变化,大力开拓国内消费市场。  努力扩大纺织品出口创汇。积极调整出口结构,加大行业内部的协调,规范出口经营秩序,避免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努力培育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业内人士预测,下半年我国纺织工业经济运行仍以积极因素为主,总体运行状况将继续向好。预计全年纺织工业增加值约为9%左右,工业总产值将增长14%~15%,出口达到570亿美元以上,出口增幅将达7%~8%,利润285亿元,经济效益有望提高6%~8%。 事实说明,纺织工业的快速增长是缘于市场有客观需求,是市场需求刺激的结果,这与早期纺织工业出现过的不顾客观需求的盲目投资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由于不少纺织企业还没能具备获得准确信息的能力,且不愿将功夫下在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长期赢得市场上,而还是贪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所以投资往往挤向机会多、获利高、快的领域,并往往以竞价作为开拓市场的唯一手段,结果还是导致某些领域重复建设,投资过热。宏观部门提醒这些企业注意这一倾向,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想约束谁,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中国纺织业的长远利益和这些企业本身的利益。不管谁出钱投资,也不管你怕不怕竞争或是敢不敢豁出去,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归根结底对任何一方都会造成伤害。 (作者:李铁铮 周倩)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