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网友来稿:今年棉花收购遭遇尴尬境地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4年08月26日

  当炎夏收敛起火热的淫威,丰硕的金秋已姗姗而来。放眼花红叶绿的广袤棉海,一派丰收景色令人陶醉。据全国重点优质棉基地——江苏省大丰市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跟踪考察报告,该市今年60余万亩棉花长势喜人,棉花的株高、果枝、果节、蕾铃等主要生育指标都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移栽较早,管理得当的棉株已开始吐絮。全市预计今年棉花总产量将突破百万担,再创继1997年以来的又一新高。
  然而,丰收年景并没有使辛苦了一年的棉农朋友绽开笑脸。有关资料表明:如同其他棉花一样,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市棉花经营企业陷入全面亏损境地,不仅无一顺利归还陈贷,而且产品严重积压,新棉收购资金的筹集也成为一纸空文。这一信息的传播给广大棉农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据报道,除了去年棉商盲目抬价抢购棉花导致棉价攀升,成本加大,销售困难以外,大量进口棉花的冲击也是造成今年棉价下跌且有价无市的主要因素。今年我国共发放棉花进口配额239.4万吨,占2003年度国内棉花产量的49%。2003年棉花年度以来,我国已累计进口原棉127.5万吨,同比增长3倍。去年,苏、皖、鲁、豫、冀等地棉商受棉花销售价格一度虚高的引诱,把籽棉收购的价格抬至每公斤8.6元甚至更高。谁知春节过后,外棉大量涌入,国内棉市价格步步下跌,且大部分交易是有价无市。在棉市低迷之初,更多的棉商不仅没有在棉价小幅下跌的时候迅速抛售棉花,反而持棉惜售,等待奇迹出现。眼下,实际棉花的成交价仅为每吨12000——13000元,每吨比去年末下降5000元左右,且因资金、质量等问题,大多数生意难以成交。数千吨棉花积压,千万元、上亿元亏损的大中型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不在少数。
  今年的棉花生产无疑给广大的棉商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一头是农民辛苦劳作终使棉田铺金撒银;一头是连做梦都想赚钱的棉商弄得“拾到黄金没纸包!”据调查,由于受去年棉花收购价格的引诱,今年各地植棉面积普遍增加,加上棉花整个生育阶段没有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今夏气温偏高,雨水适中,光照充沛,给棉花生育形成绝佳环境。据8月24日《盐阜大众报》报道,全国棉花专家组近日对江苏射阳县海河镇新运村10组村民陈祥之家棉田进行了测产,该户棉株平均大铃25只,单株果节101个,亩产籽棉预计可过450公斤。
  面对硕果累累的棉株,更多的农民担心今年的棉花能否保证收购,收购价格如何。大丰市万盈镇金龙村棉农王春桥对笔者说,只要八月底前没有台风天气出现,今年的棉花丰收已成定局,棉价哪怕只是去年的一半即籽棉单价2.50——3.00元,一亩地棉花还可以拿到1400——1600元的毛收入,剔除上缴、农本支出,每亩棉田七、八百元收入还是有的,怕只怕收花站给我们“打白条”、“捉大花”(只收好的,不收差的)。
  大丰市目前有资质的棉花经营企业近四十家,2003年度经营亏损面接近80%。尤其是处于主渠道地位的老“供办棉企”,由于规模大,网点多,借贷多,收购量大,成本高,陈棉积压时间长,所形成的亏损也较大。时值八、九月份,本该大力度筹措资金,抓紧收购设施的维修,加工机械的检测,而巨额货款还不上,大量棉花棉纱积压,使得棉花经营者如坐针毡,陈贷不还,还谈什么新贷。真可谓“一钱逼倒英雄汉”!诚然,眼睁睁看着棉企雪上加霜,银行不给“新盘子”乃情理之中,棉企更是不敢冒这份风险。如此这般,棉农自然愁结难解!
  据调查观察,今年棉花成熟上市期比往年明显提前,大丰市有的农户已采摘新棉百余斤。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棉花购销工作是全国广大棉花主产区下半年重要的经济工作。虽然棉花购销市场逐步放开了,但笔者认为,国家对棉花产销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仍然不能放松,“衣食住行”乃人生四大必备要素之首,除此之外,棉花还是国防、医药、化工等重大领域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在我国扶持农业的力度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对处于重大变化之中的大宗农产品购销还是要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市场经济同样信奉人性化操作,在今年棉花购销面临异常特殊和巨大困难的时候,各级政府尽快采取有力的措施,力保新棉正常收购,是稳定“三农”的需要,是拯救棉花市场的需要,更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最好体现。
  笔者建议国家除迅速出台棉花购销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外,可以对现有有资质的棉企所积压的棉花实行 “代收预储”的办法,即针对棉企的实际情况,对积压棉花进行公检,择优“代收预储”的棉花由农发行、国家储备棉中心拨款并指定棉企用于2004年新棉收购;农发行等各金融部门对棉花的欠贷情况要进行一次清理盘点,并在政府批准同意的基础上实行单列处理;棉企在2004年度棉花购销上形成的效益在解决职工吃饭的基础上重点优先解决陈欠贷款。这样,通过实施宏观调控资金运作等措施,保证新棉上市后能正常进入流通程序,以防止棉贱伤农后所带来的又一轮棉花生产大幅回落现象的出现。
  (江苏银都集团有限公司 朱明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