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宏观经济

“中纺圆桌论坛”:2007中国纺织经济分析与预测

出处:中华工商时报    2007年02月05日

  “中纺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2007年1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以“2007中国纺织经济分析与预测”为主题,在总结2006年中国纺织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了2007年中国纺织经济的未来走势   
  本次论坛紧紧抓住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运营主线,多主题、多领域、多角度地探讨了行业内外的重大课题和热点话题,并对中国纺织经济在2007年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测。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良好的开局之年,GDP增长了10.5%。中国纺织工业对中国经济的意义用一句话来说首先它是民生产业的意义。衣着的消费是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不仅是物质的消费,还预示着审美水准和文化价值的提高,无形中也使中国纺织产业不得不去转变增长方式。在“十五”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了1.03亿,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目前城市的人均衣着支出是农村衣着支出的5.4倍左右,2006年11月城市人均衣着支出是乡村人均衣着支出的5.6倍,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衣着的增长远远高于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   
  杜钰洲指出,2007年,重在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以及资源节约型产业。要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和纺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核心要素就是产业创新。创新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一个是品牌建设的创新,也就是科学技术对纺织工业增长方式的贡献率。   
  国家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际文说,2006年我国在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出口加在一起将近1700亿,比例超过了20%的增长。另外,中美、中欧协议的执行情况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006年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总体上是在健康、快速的增长。   
  孙际文认为,2007年,中国纺织品的增长还会保持在两位数的速度。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处在一个增长的波段,国际贸易也会有一个合理乐观的增长,但增长会有所回落。从国内来说,GDP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将拉动纺织品的增长,因为内需始终是我们纺织品增长的重要源泉,这是积极的一面。   
  孙际文指出,目前大家十分关注2007年中欧备忘录结束以后的态势。应该说在中美、中欧备忘录签署过程中,中方主要考虑我们在加入世贸承诺时的三个不利条款。由于法律约束,加之企业需要可持续稳定的贸易环境,所以我们作出了妥协。实际上是中方对一体化的权益做了一个主动的检索来换取稳定的贸易环境,等于给了欧盟两年、给了美国三年的过渡期。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欧业界都担心2007年备忘录结束以后,2005年的井喷会再次重演。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指出,2006年我国棉花产量为670万吨,进口棉花是364万吨。世界棉花的总产量跟国内的总量有一定的缺口,这样就可能吃掉一些库存。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棉纺织行业没有必要大量抢购棉花,棉花的需求量是在逐年增长的,进口量也会逐年增长。由于棉花供求的矛盾,棉花的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我国的棉价已连续三年高于国际市场1500-2000元,这样高的棉花价格对中国的棉纺业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大大下降。2007年,棉花市场依然要保持比较大的缺口,进口依存度大约在30%。这就是说,我们的棉花30%是需要进口的。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说,2007年,针织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向内销市场延伸。我们在中间制造业的部分是可控的,一是与上游原料和机械设备厂商联手;二是探索销售业态的变革,营造纺织产业连锁格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