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预警  > 生产监测

[会员呼声]江苏银都集团:尽快出台得力措施 保护发展棉花产业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8年11月12日
  同粮食一样,棉花作为国计民生重要物资,在人民生活、经济和国防建设以至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棉花逐渐退出计划经济体制时统购包销的政策庇护,产、供、销全面实行了市场化运作。事实证明,开放的棉花购销市场,使得生产经营更加具有自主权,棉花经营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明晰,市场作用下利润分配也在不断调整。束缚少了,购销更为活跃,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市场,选择原料资源,使得产业内容更加多元,滋生行业大为增加,产销领域发展迅速。然而,由于棉花市场开放程度过高,政策、政府约束力低,市场风险大,尤其是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跨国贸易走势低平,使得我国原本“质地”脆弱棉花产业动荡不已。过度的放开使棉花市场出现放纵趋势,广大的棉农和产业工人在汹涌的市场浪潮中无从适从,进而形成了棉花的生产、品质、市场资源流通等的急行下挫,而这种现象在社会层面的反映将是产业的裂变所形成的农民利益受损、面积锐减、产量下降、质量不保,反映到国计民生上就是生产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导致经济的低速和社会的不安定性等种种问题与矛盾的出现。本文对当前的棉花收购现状进行阐述,对保护发展棉花产业提出个人观点。
  现状:08棉花购销遭遇“黑色秋季”
  2008年的棉花收购创下了史无前例的“低迷”,全国棉花购销市场罩上了浓郁的阴霾色彩。下游产品(纺织及其制品,棉副产品)价格以及综合物价的巨幅涨跌牵引着棉花的价格如踏浪之舟上下荡漾。近乎“怪异”的棉花市场走向把生产者、经营者捉弄得眼花掺乱,不知所措。九月,当为全国广大内陆棉区棉花成熟上市的时节,受上半年粮价爆涨,农资价格爆升的影响,期望棉价不菲的农民一度持棉惜售,对企业一度打出的中准级籽棉每市斤3元左右的收购报价不屑一顾。谁知好景不长,随着包括粮食在内的综合物价的理性回落,尤其是棉籽、棉油等价格的大幅下跌,棉价走势高开低走,3元一斤的籽棉价格如昙花一现,很快便下跌了0.20元。见此情景,农民马上出售持有的棉花,可价格还是一天一个样地往下掉。10月下旬,江苏、安徽等地的棉花收购价格跌到每市斤2.50元以下,于是,一度时期棉农再次“掖”起棉花不买市场的“帐”;收购企业面对恰似“兵败如山倒”的棉花市场竟然不敢贸然再收,生怕收下“灾难与毁灭”。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往年的这个时候是棉花交售最为繁忙的时候,棉花入库至少要在“霜降”节气拿下80%,而如今内地大多数主产区竟然难见售棉人,收棉站里静悄悄的,有相当多数的收棉企业由于收进的棉花数量有限而够不着开车加工。还有一些收棉企业收收停停,一方面伸长耳朵四下打听行情,一方面实行日收日销,无胆留存。据对大丰市的粗略统计,到10月25日,全市棉花采摘离田资源已达总量的50%以上,而进仓资源却不足20%,整村整庄的农户至今未曾售过一瓣棉花,每市斤2.50元左右的棉花能不能卖、能不能收?棉花市场是何走势?生产者,经营者大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如果说2008棉花购销“黑色秋季”已令农民伤心感怀,萌生了不再种棉念头,涉棉企业也是困难重重,蹒跚而行。由于过度扩张,这几年,主产区从事棉花收购、加工以及纺织、浆纱、油脂化工乃至服装、床上用品、玩具等中小企业多如牛毛,仅江苏某市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大小企业就达到近200家,是棉市开放之初的30倍,而该市的棉花种植则历年递减,这么多的棉企开着门,张着口,资金的压力、资源的不足,人力资源,技术实力等问题以及市场经验的缺失,眼下是大批呈现半死不活的状态,人人高喊“挺不住了!”据了解,到10月下旬初,该市棉花已有50%以上离田,而农发行给予的新棉收购贷款却只有“数子”没有“票子”。依靠民间筹资,商业银行借贷在大的棉花产区只能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除此之外,棉企在劳动用工、油、电、水、煤等物料消耗上更是如同背着巨壳的蜗牛,大都喘着粗气艰难前行,无利,微利甚至亏本成为棉企的“集体特征”。
  拯救:治表更要治本,保护发展棉花产业
  全国棉市出现如此局面,有国际市场动荡不稳的因素影响,更有调控、管理、政策和政府关心力度不济等方面的原因。时下,全球各国政要所表现出的“救市”行为何尝不是“救国”行动啊?!我国也在近日出台了旨在调节市场紧张气氛,努力稳控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和涉棉企业利益的棉花收储政策,把收储的数量和价格放在了一个对众多经济成份都能适合的位置之上。关键时刻出台关键政策,具有战略眼光,确是治表狠招。然而,我国作为产棉和用棉大国,年产销量上亿万担,仅靠一度的收储是不能治本的,国家也不可能仅仅靠收储来扭转棉花市场疲惫浑顿的局面,因而,我们应当吸取大豆产销教训,着眼于农业优势传承,农民利益维护,流通体系适应市场抗御风险能力的培植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国泰民安的高度,从棉花产、供、销产业链条的节点上采取得力措施,标本兼治,寻求一条适合我国棉花发展的产业保护体系。
  扶持生产  构筑坚实产业基础
  棉花生产是整个棉花产业的基础,基础不牢不实,产业岂能强劲?而作为弱质农业中的棉花产业,无论国家的强弱贫富都属于扶持扶助的范围,国际上许多产棉国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旨在保证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民生产利益的政策措施与法案等。所以,我国尽快出台保护棉花产业政策法案既早有呼吁,更迫切需要。我们认为,从生产的角度,考虑到棉花生产的特殊性,国家重点应在四个方面予以重视。
  一是摒弃依赖进口资源,着眼于利用自有资源产销潜力,建立相对稳固的棉花生产基地及其配套政策。除新疆外,内地地域性棉花主产省、市应着于“三高”,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优质棉基地,更多地走自产自销的路子。关于优质棉基地的建立,早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划定过一批,但由于配套建设和成长监管力度不够,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有不少基地被其它产业蚕食占用。棉花资源的或多或少依赖于进口平衡。其实,我国植棉幅员广阔,棉花生产也是传统优势项目,广大产棉区的棉花及其纺织,油脂化工,服装,线布,以至床上用品、玩具行业等等的经济份额在当地有“半壁江山”之称。以江苏大丰市为例,全市120余万亩可耕地面积,常年植棉面积近80万亩,是全国有名的优质重点产棉基地县(市)之一。对这样的老基地如果不予扶持,不将其打造成现代棉花产业基地,农民根本无法通过结构调整来改变几十万亩的植棉面积的新品更替,种植习惯、生产技术、市场开发也很难逆转,更多的农民希望通过科技兴棉,流通兴棉。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棉花生产基地是一项战略性措施,涉及面广,要有政策层面的配套措施,国家应当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给予棉花产业更多更优先的倾斜照顾。
  二是建立棉花风险保障机制。棉花的露天生产铸定了棉花生产的风险因素,建立棉花生产风险保障机制更有利于棉花产量的丰歉补济和整个产业的均衡发展。风险机制的建立除了国家要倾注一定的国力外,可以采取“取之于棉,用之于棉”的办法,在涉棉环节进行专项风险调节基金的预征。
  三是增加植棉政策性补助,降低涉棉农资价格。在棉花主产区,体现政策性补贴的优惠措施目前只有良种棉补贴一项,且补贴额较少,加上近年来农资价格出现的50%----80%的涨幅,把贴进的区区补贴冲淡掉了,贴得少出得多,使棉农几乎感受不到来自政府的资助与关心。建议国家或产棉省地市,在制定各项惠农助农政策时,优先考虑涉棉补助或奖励性措施,象种粮一样,让农民感到植棉的甜头与实惠。
  四是制定棉花收购保护价政策,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植棉无忧。最近国家采取的棉花收储措施,其实带有保护性性质。棉花购销市场全面放天后,制定保护价确有难度,但以指导性的形式制定保护价也未尝不可。而指导性保护价的制定更多的依靠行业研究、市场分析和行政干涉,这些,也只有政府组织才能实现,一个对产业负责任的保护价农民是会认可的,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广大农民都希望国家能象过去那样发布一个指导性棉花价格,相信这一措施的设立,必将对稳定发展棉花生产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五是引导农民建立以棉花产销为纽带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信息、良种、技术、植保、交售等方面的牵头组织工作,解决误导农民和单户无力解决的产销问题。
  理顺购销  培植流通体系
  随着棉花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棉花市场多元并存,问题较多,较为突出的是棉花资源质量的人为践踏,因为竞争的不规范形成的棉市混乱等等。这些突出表现已对我国现行棉花流通体系造成极大损害,对棉花生产形成诸多影响,棉花流通体系的支离破碎,对棉花生产形成诸多影响。棉花流通是棉花产业的重要环节,其运行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针对放开后的棉花流通现状,迅速理顺纷乱的棉花购销市场,严格规范棉花流通行为已迫在眉睫。
  一是严格棉花市场的准入制度。虽然近年来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旨在规范统一棉花流通行为的措施,如推行400T打包机,质量公检等等,但推行进度慢,施行效果甚微。现在,首要的是对现行市场进行整顿,铁腕执行棉花市场准入制度,各地可以根据地域面积产量,结合过去经过审核批准的现有收购加工企业现状,重新进行布局。在清理整顿时,以推行400T打包机和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为契机,着眼于现有企业中的装备精良、资金来源有保障、市场前景好、技术力量强、管理工作搞得好,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准入标准,坚决清除以坑农牟利为目的,依靠偷漏税收、投机取巧的不法棉商,积极保护依法经营,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
  二是加大棉花流通在行业自律,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强化质监部门的职责功能,严格执行棉花质量法律法规,旗帜鲜明地支持那些注重长线投入,坚持质量为本,购销经营照章办事的,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棉花企业,并通过与农民合作的形式,使之成为棉农从生产到消费的放心?纽,坚决摒弃“一人食众人分,人人不饱,人人危机”的哄抢作法。
  三是对行为规范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予以关心扶持。在棉花主产区,棉花的收购加工以及涉棉企业是当地企业的主构架,衍生企业众多,经济份额重,牵涉面广,这此涉棉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当地影响深远。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棉花主产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应当是涉棉企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涉棉企业都受困于资金。政策性资金难争取、商业性金融机构资金盘子小、民间筹措资金不规范、风险大等等情况,令涉棉企业苦不堪言,无计可施。我们认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流动的程序环境以及政府对其资金扶持的力度,而这些预期只能由政府的得力调控才能得到解决,我们建议国家重点在资金、技改两个方面对准入的具有一定收购加工能力的企业要有具体扶持措施。如贷款支持,只有已准入有资质的企业有准贷资格,对于年度收购加工在5万担以上,并承担收储任务且讲诚信,守信用的企业可优先获得贷款资格;支持企业在技术更新、设备更新等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创新、产品的质量提高方面的投入支持。我们相信,经过清理整顿并得到政府、政策支持的棉花企业一定会遵循经济运行法则从事其生产经营,惠及生产与消费,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扶持政策的利企到位,必将是对棉花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强力助推。
  振兴纺织  提升产业外延实力
  当前,纺企艰难已成为一种现象,且此种现象仍有继续蔓延之势。纺织企业是典型的民族工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纺织企业的外延广阔,多数是从事外贸经营的企业。棉花的生产、流通作为纺织行业的下游,其产业优势更多的依靠纺织企业来体现,因而,纺企上承经济、社会发展,下秉国际经济贸易之衡梁,支撑着国之命脉。当前,国家在支持促进纺织业发展上注入了大量的政策及国力,但由于受整个国际经济走势的影响,我国纺织业仍处于艰难爬坡的局面。目前,无论规模大小的纺企,普遍面临资金紧缺、市场疲惫、人力资源、能耗负担日益加重等困难。我们认为,解决好纺织企业的困难问题,首先要在税收政策上重点给予纺企倾斜照顾。要把其放到国民经济平衡、有序、健康发展的高度上,根据棉花产业现状,优先考虑国内棉花供需总量平衡,来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纺织业发展的优惠发展政策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其次,不能依靠进口来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蠢事。应当在利用自有资源解决好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产业空间,开展经济贸易的最终目的是寻求经济的平衡或发展,只要解决好顺差等问题,中国棉花优先解决中国对棉花的需要应当说是一件无需争论的好事,国家下大力气解决好本国棉花供需问题,远比“一差棉花就进口,资源一多就砍棉花”的做法现实得多。我们建议,国家可以按照纺企的生产规模,对5万锭以上的纺企不振,要鼓励其优先使用国产棉,常年使用比例不得少于70%;而对5万锭以下的纺企则任其选择原料供应渠道,鼓励使用周边棉、国产棉。应当肯定的是,把纺织企业的生产发展环境理顺了,重负减轻了,正是实现国内棉花产销两旺目标的核心动力!再次是资金政策上关心扶持纺织企业。纺织企业中中小规模企业多,近几年棉花市场不振、国际经济的疲惫,使纺织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在棉花主产区,纺织企业在振兴经济、消化农产品、解决就业等方面充当着领军人物,他们的负担不减轻,一方经济就会受到影响,一方平安就会受到妨碍。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历推保护中小企业的种种措施,根据现行状况,纺企的压力已到极限,迅速扶持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应当看到真正理清纺企困难症结,切实解决问题矛盾,促进纺企全面复苏,将是提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举措,更是我国棉花产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关键之策。
  加强管理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棉花与粮食,同属重要国计民生之物资,在政府与政策的关心力度上不能孰轻孰重。但是,在棉花市场全面放开之后,产销动荡从未停顿过。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棉花的产业管理政出多门,有的地方是农业部门管,有的地方是经贸委代管,有的地方重生产技术指导,轻市场流通与供需衔接,并不象粮食那样有什么粮食局。国家及地方对棉花生产除了去年才实施的良种补贴外,其它没有什么支持或优惠鼓励措施。由于棉花产业管理界限模糊,政府和行业对其生产流通工作的干预制约也就明显弱化,不少地方几乎是一种完全放纵的状态。也正由于此,棉花业界出现了信息多乱杂,统计匡匡数流通乱糟糟的现象。一些行业,部门发布的棉花信息各唱其调,令人无法领会;有的地方两个部门报出的面积或产量数据相差数万(亩、吨)!更多的地方棉事渐淡,过去每年都要大力推广的科技兴棉、科学收购加工管理等行为措施早已是淡无踪影。为此,我们呼吁国家从事关国计民生的高度,象重视粮食安全,粮食稳定一样重视棉花产销。要大力推进科学兴棉工程,努力走出一条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增强品质、增创效益的新型植棉之路;要继续加大传统生产基地建设,并在农村推广、植保服务方面充分考虑棉花生产的要求,配足服务力量,稳定服务队伍要明确和加强对棉花工作的领导,政府要针对放开后的棉市现状,落实一个管理主体(如在农业或经贸口设立棉花局),具体组织和实施棉花产业的全程指导和管理;尽快消除人人都在管,人人都管不好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棉花产业失控的局面。(江苏银都集团有限公司  王希明 朱明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