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预警  > 生产监测

山东省棉花协会:2008年11月棉花市场月度分析报告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8年12月30日

第一部分:市场回顾

  十一月份,国内外棉花市场经历了一个从暴跌到逐渐企稳再到略有回升的过程。国家于十月下旬出台收储政策后,原本疲弱的棉花市场不但没有因这一利好政策有所好转,反而出人意料的在11月上旬出现了一波暴跌的行情,从现货到期货市场一度陷入恐慌的窘地。好在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储的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到下旬的时候,棉花市场开始趋于稳定,人们的信心也开始有所恢复。
棉花收购:与十月份相比,本月棉花收购进度有所加快,但棉农惜售、棉花经营企业处境艰难的问题仍没有改观。从价格上看,本月上旬籽棉价格一度下跌到每斤2.2元左右,有的地方更低,到中下旬,收购价格才逐渐恢复到每斤2.5元左右,这样的价格与原来的期望值和植棉成本相比,棉农的心理感受就可想而知了。从收购数量上看,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到11月底,全国棉花收购量已占预计产量的60%左右,与此相比,山东的情况很不乐观,综合各地的情况看,全省的收购进度仅有40%左右。从棉花经营企业看,今年入市收购的企业较往年大幅减少,有的县市仅有一家加工厂开秤收购。据德州市反应,9月份开秤收购的企业约有20%,因购销价格倒挂一部分厂只好关门停收,现在仍在收购的企业仅占棉花经营企业总数的10%左右,这一状况已成定局。
  棉花收储:为了改变棉花市场持续低迷的状态,国家于十月出台了122万吨的收储计划;11月初,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公告,安排内地棉收储;1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家将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涉棉企业应对政府调控市场的决心和能力抱有充分的信心,积极入市收购棉花,并透露出了待122万吨收储计划执行到三分之二时视当时的价格情况有进一步加大收储力度的可能性。应该说,棉花收购价格和皮棉现货市场在本月中下旬能够企稳并有小幅回升,国家的收储政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月底,收储计划已完成658550吨,占全部计划的54%。从执行情况看,收储政策使棉花经营企业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新疆棉花企业好过而内地棉花企业难受,400型企业生意兴隆而200型企业一片萧条,能竞拍到入储指标的企业喜笑颜开而望储兴叹的企业愁容满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内地省份一些400型企业积极收购,但因竞拍不到入储指标无法入储导致皮棉积压,形成潜在的亏损风险。
  现货市场:十一月份,棉花现货价格较上个月总体上是大幅下跌的走势,只是中下旬企稳后才略有反弹。11月上旬降价最厉害的时候皮棉价格一度跌破万元大关,每吨只有9800元左右。随着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人们信心有所恢复,到月底的时候,棉花价格又回升到10600元/吨左右。11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均价10662元/吨,较10月底11746元/吨降1084元/吨。国际棉花现货市场总体上看涨跌互现,cotlook(A)指数11月末为57.1美分/磅,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棉花进口:从进入08年度以来,我国进口棉数量锐减,中国海关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进口皮棉只有9.62万吨,为近三年同期最少进口量。近期进口棉的价格优势不再,无人问津,1%的配额内棉价也高于国内棉花,而5%滑准税进口棉报价更是高出国棉1940元/吨。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09年将限制进口,除89.4万吨1%的进口配额外,原则上不再增发进口配额。按美棉占中国进口45%计算,09年中国进口美棉只有40万吨左右,这样我国与美国棉价的关联性将减弱,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对我国棉花价格的影响力将大幅下降,国内的政策将对棉花价格形成较强的支撑力。
  期货市场:本月郑棉受国际纺织品与服装需求大幅减弱影响一度大幅下跌,主力905合约最低至10240元/吨,随后在多项政策利好下止跌并持续反弹,截止11月底905合约报收于11200元/吨,较10月末的12445元/吨下跌1245元/吨。电子撮合11月底0903合约收于11138元/吨,较10月底每吨下降1171元。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波及实体经济,美国失业率上升,投资者对纺织品与服装需求减弱的担忧导致无人愿意买入棉花,致使本月ICE期棉继续大幅下跌挑战40美分/磅的整数强支撑,并一度虚破,创02年6月以来新低至39.23美分/磅,但最终止跌并强势反弹,截止11月28日报收于47.91美分/磅,与上月收盘基本持平。


  纺织市场:11月份,纺织市场各类产品价格继续下跌,且跌幅较大。自月初以来,棉纱价格的下滑幅度普遍达到2000―3000元/吨,部分小厂的降幅更高,棉纱与棉花的价格虽没有倒挂,但形势已岌岌可危,山东某大厂JC40S棉纱送到汕头的成交价仅为22500元/吨,与10月初相比至少下调了3000元/吨。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再度上调和大幅降息能起到一定的“镇痛”和“鼓舞”作用,但并不能切实解决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从现在至春节前,各棉纺厂对各项支出都将是一个收缩的状态,银行贷款、工人工资奖金、零配件费用等等都到了“算帐”的时侯。据了解,目前有很多大中型棉纺厂虽没有裁员,但实行了分批、轮流上岗的办法,一个人的工作两个人轮流干,一方面担心一旦形势好转,熟练工人招不到,另一方面害怕裁员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引起银行、政府的关注。尽管从本月下旬后棉纱价格趋稳,但从总体上看,整个纺织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国纱产量累计1782.2万吨,同比增长9.2%,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本月末,涤纶短纤价格为每吨6950元,较十月末每吨下跌了250元。粘胶短纤月末价格为12680元/吨,较十月末下降2520元/吨。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与后市展望


  全球棉花产销存预测:据ICAC最新预测,08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455万吨,较上次减少19万吨;消费量2488万吨,较上次下调58万吨;出口量730万吨,较上次下调52万吨;期末库存1192万吨,较上次增加42万吨。其中中国的消费量为1010万吨,下调了40万吨;进口量190万吨,下调了36万吨。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近来连续大幅下调棉花消费量,充分体现出了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需求下降和人们对后市信心的不足。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困局,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救市,但从目前情况看,局势依然非常严峻。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透露,从总体上说,发达国家经济似已陷入衰退,预计明年其30个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出现负增长,其中美国GDP将收缩0.9%,日本为0.1%,欧元区为0.5%,而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的收缩幅度可能高达2.8%。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发达经济体将陷入全面衰退,新兴经济体也将面临严重冲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也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下行明显。全球经济增长与纺织品消费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中国占有最大的份额,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中国纺织行业蒙受的损失也最大,大部分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经营遭遇困境,无论是资金还是库存。棉花消费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
  政策调控: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对纺织企业和棉花企业可以说是政策频出,力度较大,对处于危机中的整个棉花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已经出台收储和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之后,为了进一步提振信心,本月中旬,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授权中国棉花网与中国棉花信息网明确对外发布:一,国家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本年度收储400型大包棉的政策不会动摇;二,国家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将会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再次增加棉花收储数量,希望广大棉农不要急于在低价位时出售籽棉;三,国家将严格控制2009年棉花进口,做好国内棉花供需总量平衡工作。国务院还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确定了6项促进轻纺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上调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等领导同志,在中国棉花协会报送的“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棉农利益亟待保护”的《信息专报》以及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报送的“棉农致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一封信”上,分别做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开会落实领导批示精神,研究加大调控力度、切实保护棉农利益的措施。11月下旬,中国央行决定从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从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农、中、建、交、邮政五大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大幅的降息远远高于预期,对金融和整个经济市场构成利好。
  棉花生产和收购趋势:据中国棉花协会预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8816万亩,总产量预计为779.5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前期由于棉价过低,棉农利益受损,植棉积极性受挫,一些地方反映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明年的棉花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棉花收购因收储政策的相关规定使企业之间发生了明显分化,主要体现在400型企业与200型企业以及能交储企业和不能交储企业之间。鉴于国家收储400型企业棉花的政策不会改变,今后棉花收购的基本格局也不会有大的变化,400型企业还会大力收购,而200型企业仍将望棉兴叹。

  后市展望:现在看,由于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利好政策,08年度的棉花市场形势已显露出一丝曙光,总体上,现在除了出口疲弱需求下降外,并没有新的利空打压棉价。中国政府09年将严格限制棉花进口的策略也将使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的关联度下降,国内收储及各项利好政策将对棉价形成强力支撑。从近期的棉花市场走势看,国家连续出台的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籽棉收购价格和皮棉销售价格正在缓慢回升,市场人气和买盘正在恢复,但这一态势能否持久,关键还取决于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走势,需求问题仍是核心问题。(山东省棉花协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