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棉花

发挥“中国棉花”品牌作用,推动棉花产业供需结构调整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17年02月08日

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提出,2017年农村工作的主线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这就为我国棉花生产、流通和市场调控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于保障棉花有效供给和棉花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棉花供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面积和产量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15年度相比,2016年全国棉花面积下降11.1%、产量减少4.6%,是继2014、2015年棉花播种面积减少后连续第三年减少。黄河流域棉区特别是河南,以及长江流域棉区如四川、江西、安徽等省的种植面积持续萎缩,数据显示南方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在进一步下降。二是存在棉花库存高企但有效供应不足的矛盾。我国储备棉库存量逐年增长,2015年度储备棉库存超过1100万吨,约占全球库存量的一半。2016年国储棉累计出库265.92万吨,曾经的天量国储棉剩余量在820-850万吨左右。一方面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却是有效供给不足。形成了“好棉花缺乏,差棉花堆积”,以及“国产棉进仓库,国外棉进市场”的局面。三是质量难以满足纺织企业的要求。“纤维短、马值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多年来“重产量、轻质量”等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造成前我国棉花品质在一些关键性指标上与国外高价进口棉存在着明显差距,国产棉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但是,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经过加快转型和技术升级,调整产品档次,逐步由生产中、低端产品转向生产高品质、高档次产品,对高品质棉花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国内棉花质量却难以满足纺织企业要求,只能选择进口棉花。四是植棉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物资与服务费用上涨,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价格攀升,使棉花生产成本不断地在提高,人工成本占我国棉花生产总成本的62%,而美国只占4%,其他的产棉国成本更低。虽然目前国家对一些棉区棉花生产实施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但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棉花价格相比仍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导致我国的棉花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要推进棉花供需结构性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提高棉花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由满足“量”的需求,逐步向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供需结构升级,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机制。在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棉花作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仅靠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来提高棉花产量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目前我国棉花单产在世界上已位居前列,棉花单产提高空间也十分有限。所以,着力提高棉花质量是未来解决我国棉花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中国棉花COTTON CHINA”标志,是中国棉花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品质证明商标。以“国产、优质、环保”为理念,打造行业品牌,推广国货精品。严格的质量要求,目的是为了引导我国棉花生产、收购和加工企业不再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促使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和诚信经营,提升我国棉花及棉制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中国棉花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宣传棉花环保、天然、优质、提高消费者对棉花的认知度,拉动棉花及棉制品消费,对我国棉花供需结构升级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促进棉花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推动国产棉花品牌提升是产业供需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创品牌就是实施品牌战略,棉花作为棉纺织产业的重要原料,在纺织产业需求转向中,对棉花的质量、结构也应该顺势调整,通过种植、收购、仓储、加工等环节不断提升高等级棉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我国棉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用棉需求。推广中国棉花(COTTON CHINA)标志就是致力于提升棉花行业品质,树立品牌,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棉花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以期达到破解棉花产品成本高、溢价低困局的目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