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非遗”进学堂:小学校内开垦“暖园”种棉花

出处:浙江在线    2018年04月24日

    谷雨时节,正好是棉花播种的时节。杭州滨和小学的孩子们开始了一次奇妙的课程——在校园里,孩子们种下了两亩棉花田,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他们将观察棉花的成长过程,并在棉花长成后,将棉花纺成棉线,最终织成一块土布手帕。

    “我们除了要读懂手里的书,还要读懂这本‘大地之书’,了解我们身边的物件到底是怎么来的。”校长田燕芳告诉记者,在校园内种棉花,是学校和杭州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小巷三寻”品牌创始人郑芬兰的合作。

    “其实在校园内种棉花,孩子们是非常欢迎的。”郑芬兰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她就和北京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共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种下了半亩棉田,“文化部和教育部一直在推进‘非遗进校园’。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辟了校园中的半亩棉田。”

    孩子们对于这半亩棉田花了很大精力,除了日常照料棉田外,还记录了棉花从长苗到结蕾再到吐絮的整个过程,最后,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校的孩子们已经把结出的100公斤棉花纺成了土布书皮。“用着自己照料,自己纺织而成的书皮,孩子们所获得的,远不止一张书皮这么简单。”

    滨和小学的棉田试验是郑芬兰在浙江校园内的第一次尝试,尽管她的土布书皮已经为杭州很多学生知道,但想要在校园内有限的土地里种植棉花,这无论对学校,还是对郑芬兰来说,都是一件不小的考验。

    “应该说,我们的棉田是‘空中棉田’,也就是在我们报告厅的屋顶上。”田燕芳告诉记者,经过检测,土壤的厚度完全可以适应棉田的生长,这才让校方最终决定这两亩棉田的位置。“其中种植棉花只是一个切入点,为的是让孩子们在棉花种植和土布纺织的学习中,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未来当棉花吐絮之后,孩子们将学习怎么把棉花制作成棉线,并把棉线纺成手帕,最后用茶叶泡出来的颜色为土布上色,并用盐水将这种茶色固定。“之所以要制作成手帕,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减少纸巾的使用,明白环保的意义。用手帕代替纸巾,还要学会自己去洗手帕,这也提高了动手能力。”郑芬兰告诉记者,上色的就是纯植物色,更加环保安全。

(来源:浙江在线;记者:胡昊;时间:20180424;链接:http://ent.zjol.com.cn/jyck/201804/t20180423_7099351.s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