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52.7%受访者期待创新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技术

出处: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12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服饰、家纺等纺织品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废旧纺织品的处理成了问题。日前,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不足10%,相比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低,55.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行业产业链不成熟。对于通过填埋、焚烧等渠道简单化处理废旧纺织品,68.0%的受访者担心低温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55.5%的受访者指出纺织品难降解,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54.1%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本土资源浪费,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提高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52.7%的受访者建议优化、创新回收和再生技术。

    68.0%受访者担心焚烧处理纺织品会造成大气污染

    许梦蝶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大二,家里有很多废旧衣物。“很多衣服我去年觉得好看,今年就不喜欢了,放着占空间,一般都是直接扔掉,或者给亲戚家的孩子。”许梦蝶说,她身边人大多都是这样做的,“大家还没有较强的旧衣物回收的意识,而且对于回收渠道、方法也不是很了解,直接扔掉大概是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了。”

    “大部分废旧纺织品其实都被当作一般的垃圾处理了,如填埋、焚烧等。”“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秘书长、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告诉记者,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的现状主要是点状的回收,不成体系,不够系统,没有专业化的分工协同。

    调查显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低,55.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行业产业链不成熟,53.5%的受访者指出回收降解技术研发成本过高,企业不愿或无力投资,45.1%的受访者觉得与废旧纺织品基数大大增加有关,30.2%的受访者指出产业相关立法、标准缺失,26.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化纤纺织品再生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25.9%的受访者指出行业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激烈,24.6%的受访者归因于回收的废旧纺织品种类、成分等复杂多样,19.3%的受访者指出人们科学回收化纤纺织品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置的纺织品数量越来越多,同时生活节奏变快,人们消费理念在改变,纺织品废置的周期越来越短。但社会各方面没有达成很好的协作。”王华平认为,从技术方面来说,我国再生纤维技术其实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进一步成熟,可以完全还原成布料原来的形态。但是,我国的垃圾预处理能力比较弱,垃圾分类做得不到位,废旧纺织品没有被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回收,大多都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直接简单化处理了。国家的支持政策比较少,也不够连贯,再生项目的优惠政策仍未落实。而且,目前没有明确的部门去处理循环经济的问题,这个问题处于各个职能部门的交界地带。

    通过填埋、焚烧等渠道简单化处理废旧纺织品,68.0%的受访者担心低温燃烧造成大气污染,55.5%的受访者指出纺织品难降解,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54.1%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本土资源浪费,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27.9%的受访者认为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王华平指出,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废旧纺织品,会造成沉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他同时表示,越来越沉重的环境压力也会倒逼社会工业组织和消费者反思相关问题,推动纺织品设计的改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服饰功能的需要,现在的服饰大多是三四种纤维混纺,但是不利于回收过程中的分离、抽取。环境问题使人们开始考虑服饰如何能既时尚又对环境友好,如在设计时就考虑回收问题,采取同质异构的方式既满足人们所需的服饰功能,又为回收提供便利”。

    52.7%受访者期待优化、创新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生技术

    提高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调查中,52.7%的受访者建议优化、创新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生技术,43.0%的受访者建议建设更加完备的回收体系和产业链,42.4%的受访者建议国家加强立法政策和产业标准建设,38.3%的受访者建议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循环再生产业集聚及示范园区,28.5%的受访者建议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产学研用创新与展示平台,24.9%的受访者建议健全回收品物流运输体系,17.8%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群众的相关宣传教育。

    许梦蝶认为,应该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等宣传教育,向人们普及废旧纺织品回收的重要性、渠道和方法。其次,应该切实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回收渠道。另外,还要完善建立废旧纺织品流转的机制,提高回收利用率。

    “应使品牌运营商和制造业体系融合,考虑循环利用和再生扶持。比如在专卖店门口设置回收箱,一方面展示服装,另一方面把回收方式的介绍融合进去,完善循环再生的体系。”王华平认为,应该培养消费者的回收意识,为再生循环经济的推广提供社会土壤。让人们既享受社会发展的便利,又注意社会与自然的融合。

    他指出,提高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需要推动社会的协同合作,优化产业链。为此,首先应将服装进行分类,提高废旧纺织品预处理环节的效率,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持废旧纺织品回收,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此外,国家政策也要支持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专业化公司的涌现。“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制造业体系,也应该建立起最大的再生循环体系。在这点上我国是有后发优势的,因为我国废旧纺织品体量大而且产业协同、专业化分工规模效应大”。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王品芝;时间:20180612;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8-06/12/nw.D110000zgqnb_20180612_1-05.ht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