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预警  > 形势月报

中国棉花形势月报(2010年12月24日)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10年12月27日
      10月份,我国CPI创两年来新高,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11月政府出台多项调控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价格干预等措施,以回收流动性并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时,各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棉花方面,包括规范经营和加工秩序、取缔无证收购加工,加强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等措施,同时要求铁路部门做好棉花调运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棉花由于前期涨幅最大、涨速最快,泡沫最为严重,下跌幅度也最明显。11月中旬到月底,不到20天时间,郑州棉花期货下跌幅度近25%,现货销售价格下跌超过16%,籽棉收购价格和棉纱销售价格也同步下跌。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棉农不舍得卖、加工企业不敢收、纺织企业不愿买,各方均以观望为主,籽棉收购和皮棉销售市场清淡。
      11月全国大部棉区天气晴好,有利棉花吐絮,大部分棉区采摘基本结束。由于棉花生长后期总体气象条件较好,棉花生长略有恢复,棉农采摘后,实际产量略高于之前预期。中国棉花协会预计,全国棉花总产665万吨,较上月预测数增加2万吨,同口径比较,较上年下降2.1%。截止11月底,全国平均采摘进度95%,同比减缓3个百分点。棉农交售价格先涨后跌,当月平均交售价格10.93元/公斤,环比下跌2.6%,同比上涨52%。由于价格下跌,棉农惜售观望情绪加重,加之棉花经纪人和加工企业收购谨慎,当月交售速度放缓。全国棉农平均交售进度70%,同比减缓12个百分点。
      11月上旬,籽棉收购、皮棉销售和棉纱销售价格延续上月涨势,继续大幅上涨;上旬末期,随着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出台,各类价格急转直下,郑州期货出现多个跌停,现货价格每日下跌几百元,直到月底跌幅才有所放缓。虽然当月中后期跌幅较大,但由于总体价位水平较高,平均价格仍高于10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级)11月均价28542元/吨,较10月上涨16%,较去年同期上涨99%。
      价格大幅波动,市场各方多持观望态度,实际成交量有限,当月商品棉入库增量放缓。中国棉花协会监测推算,截至11月底,全国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约为98.8万吨,较10月增加44.2万吨。同时,新年度新疆棉花运输顺畅,11月21家中转站向内地发运棉花27.2万吨,内地商品棉库存增量主要来源于新疆棉。
      棉花加工企业前期收购成本较高,而销售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亏损加重,部分企业停止收购或减少收购量。当月400型加工企业开秤率77%,开秤企业中有20%因为价格风险而暂停收购。标准级平均收购价格11.05元/公斤,环比上涨7%,同比上涨82%。
      同期,受中国等因素影响,国际棉花价格同步高位回落,波动幅度小于国内,与国内价差继续扩大。当月,由于印度棉进口数量恢复和乌兹别克棉花数量增加,棉花进口量环比回升。11月进口棉花12.6万吨,较10月增长31%。
      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影响纺织企业的成本确定,进而导致企业接单困难,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包括限产、减产、停产、调整原料比例等。11月,棉纱产量增速回落,化纤和混纺纱比重有所提高。国家统计局统计,11月纱产量246.7万吨,环比增长2.6 %,同比增长 9.8%。其中棉纱产量同比增长6.2%,增速较前9、10月分别回落5.6和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减少3.2个百分点。同期,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结束连续三个月的下降,达到190亿美元,环比增长6.8%,同比增长36.2%。
      今年棉花价格总体价位较高,棉农收益增加,但目前的大幅波动,使棉农无所适从,对明年的植棉安排多处于犹豫徘徊中。同时,棉花流通企业和纺织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产业链各方共同的愿望是市场基本稳定,产业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