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邵嘉祥:从无锡一棉情况分析纺织工业产销形势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3年09月30日
从无锡一棉情况分析纺织工业产销形势 --江苏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副厂长邵嘉祥在2003年度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会员代表,我代表无锡第一棉纺织厂来发言。刚才朱兰芬副会长介绍的是宏观的情况,我从微观介绍一下我们工厂的情况。我交流的主题是:克服困难,扬长避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拿我们企业来说,今年一到八月份虽然说遇到了“非典”的侵袭,应该说我们的企业还是发展的比较快,出现了产销两旺,效益增长,企业还在逐步发展。今年一到八月份的销售收入是8.5个亿,如果说不含税的话是7.2个亿,今年我们预测销售收入大概不含税是将近13个亿,进出口一到八月份出口了三千万美元,预计全年大概出口五千万美元,利润从今年一到八月份是六千六百五十四万元,当然这中间有两千一百六十七万元是分红,去掉分红的利润大概有四千四百多万。 从今往后我们可能就没有利润了,我们的目标是能够不亏,保平。从刚才所列的几个数字来看,今年一到八月份,应该说我们的企业还是发展了,这个发展与我们各级领导,包括我们的棉花流通领域,我们的棉农,对工厂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再次表示感谢。企业发展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出口的拉动。我们这个企业一共有五家外资企业,加上我们有四家加盟的合作企业,组成的一个国际化企业的群体,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加速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间包括我们的市场国际化,所谓市场国际化就是我们所有的主导产品是要出口;另外是资本国际化,我们引进外资进行嫁接,发展我们的企业;第三是装备技术化,我们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设备;还有管理国际化,我们采用了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包括我们聘请了外国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我们也出国跟国外进行交流,使我们的管理走向国际化。 外商经济的定位使企业的定单增加,品质提高,市场的层次在提升,使生产经营效益能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我们是依靠外贸,依靠出口进行拉动。第二是由于今年有这么一个机遇,在去年的棉花年度中间,我们运用了原料的低价位运作,把握了机遇,逢低吸纳,降低了成本,去年我们购棉三万吨,棉花差价与市场的差价相比平均五千吨,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我们产品的竞争能力。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工厂管理向国际方面看齐,所以我们在减员增效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企业由于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采用了信息化的控制生产程序,用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我们有一个新厂,用工水平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达到了减员增效的效果。现在每个工人的负担很重,我们工厂每一个工人的平均工资,加上我们企业所交的费用,平均每人的负担一年是两万二,如果说减一千人就是两千两百万,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的,我们企业目前的概况。 第二我想分析一下当前面临的形势,九月份以来棉纺形势出现了逆转,困难集中了,目前主要碰到的困难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原料供不应求,棉价离奇上升,今年新棉的形势是一反常态,呈现了上市慢,按道理说现在应该大量的新棉上市,但是今年到现在新棉很多还在田里边,昨天我听了新疆过来的消息,说新疆已经开始在下雨雪,好多的棉花都没有开,这样的话,肯定今年的棉花上市比往年要慢至少一个多月。第二是资源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批量的新棉资源到工厂。第三,等级软,今年可能有些地方,原来像新疆主要是一级为主,二级少数,三级是更少,但是今年可能这个等级就比较低,包括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河南等等新棉花等级都偏低。第四是价格高,那么到目前为止新棉的价格是一路上升。 这四个原因对棉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批的新棉入世,纺织企业很着急,既想买,但是又下不了手,棉纺企业目前的库存已经是纷纷见底,前一段时间我到几个纺织企业看了看,他们的粗纱已经停了,细纱还在运转,我算一下,估计它从粗纱到细纱的工艺大概一个星期,可能有些棉花已经没有了,车可能要停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已经出现了停产或半停产的情况。新棉的价格一路飙升,129现在可能有的开出一万五千二,在新疆当地的交货价,“壳内”(未采摘的新棉)的棉花现在229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五,昨天也有流通领域的跟我说,我这儿一万四千五的棉花你能接受吗?目前这个价还有名无实,有价无市,现在这个价还不能满足我们棉纺企业的要求,不能马上签上合同,所以有名无实,成交量不大好。 再看一下国际棉价,国际棉价也趁势而上,进口棉花的价格和我们国产棉花的价格保持了高价位,这样对纺织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刚才朱兰芬副会长说了,现在是出现供不应求,很有可能棉花的供求关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棉花的供求关系做到平衡或者基本平衡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棉花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我们整个产业链上面的利益。 第二个情况出口产品价格低迷,我们现在的成品价格上不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纺织行业发展迅猛,纺纱能力也不断增加,但是在不断增加中,确实有它拉动的方面,主要还是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现在我们国内棉纺业发展那么快,那么多,怎么国际上还有拉动,我可以告诉大家,从我们所掌握的数据,实际上国外对我们国内一些高档次的产品缺口很大,所以一方面是国际方面急需从中国进口高档次的棉纱,另外一方面有些品种从国外进口。 日本、韩国他们现在还在从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进口,我们的纺织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市场,还是有需求,还是有缺口,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国内还有大量的积压,所谓的积压主要是一些大路产品,一些低档次的产品,所以国内有积压。像这些产品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棉纱还需要大量进口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产品的价格竞争很激烈,因为现在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对手主要是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等,包括我们亚洲的一些新兴纺织发展国家,越南、柬埔寨等等这些小国家,它们和中国的纺织品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我们感觉,一方面高档产品是供不应求,低档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由于国际市场上竞争这么激烈,如果说现在我们国内的成品价格上不去,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我们棉花涨价,产品价格涨不上去的话,很有可能冲击最大的就是棉纺织业,在这种情况下,把我们涨价的因素往后传递,往后传递有没有空间?可能会有一点空间,但一是上涨比较缓慢,二是上涨的空间比较小。比如说棉纱可能会有一百到五百之间的上涨空间,涨到一千块钱的话不太可能。我到北京来之前到了广东转了一圈,他们那个地方都认为,你们要涨价我们就从国外进口,就从巴基斯坦进口,就从印度进口棉纱,所以这方面涨价的空间不大。 还有一部分也有涨价的空间,国外需要高档次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品牌的产品,这些有上涨的空间。不同后道的品牌,它的买价不同,它接受涨价的能力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品种档次越高,品牌越好,它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强,后道的产品是低档的,它的承受能力就很低。所以说一方面涨价会有一点余地,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认为涨价的空间是非常非常少。有些客户说你这个涨价我们接受不了,因为我们的后道不接受涨价,我们的后道还要降价。我到广东,他们说我大批量都是给日本的,跟美国的沃尔玛做的,他们每一年在中国进口成品的价格有指标,每一年加几个百分点,它是降价,而不是涨价,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棉纺企业向后道传递棉花涨价的可能性有,但不是很大,所以说比例也是不平衡,如果按目前这个价格,我们的后道完全不能消化。 如果说这个价格再往上涨的话,我们看到巴基斯坦和印度,他们的价格就没有我们涨得快,因为出口它不以我们中国的棉花价格为标准,它是以国际棉价为标准,巴基斯坦、印度跟我们竞争,就在原料上面比我们有优势,虽然目前的国际棉花价格跟国内的棉花价格持平,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早在几个月之前已经把明年的棉花都定好了,所以目前国际的棉花价格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大的,因为他们棉花进口的体制跟方法,跟我们国内纺织企业进口棉花的方法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肯定地说,印度、巴基斯坦等等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在国际棉价上面的竞争力比我们来得强。 第三个情况,企业可能会出现效益滑坡,因为原料与成品价格反差的因素使企业获利的空间全部挤掉,连企业正常制造费都不能保证。刚才朱兰芬副会长已经把我们纺织业的测算情况说了,也就是说,企业的效益实际上连制造费的期间费用都不能承担了,平均每生产一吨纱就可能要亏两千块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很快就会进入亏损和破产的阶段,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说纺织企业在这轮竞争中倒下一批的话,最后的结果是既伤农,又伤工,又伤商,为什么?企业都不需要棉花了,我们的棉花是出口呢,还是给我们纺织企业,这点我们很担心,到时候不是伤工的问题,就是伤农,伤工,伤商,大家两败俱伤。 第四,由于我们政策环境的因素,第一象出口退税迟迟不到位,出口退税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出口企业的资金流转与扩大出口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个情况,还有不确定的不利消息,可能出口退税率还要降低,这个降低是对纺织企业、出口企业来说是很重的打击。有一个资料统计了一下,出口退税率每降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要为它付出多少代价呢?一个百分点要四十亿人民币来承担,如果说三个百分点的话就很厉害了,棉花配额分配的合理性可能对我们纺织企业来说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这些困难都是制约我们纺织企业正常运转的因素。 以上四个情况分析的是目前我们企业所碰到的最大困难。当然也不能说有了困难我们就躺下不干,也不行,所以我们工厂自己考虑了几个对策与措施。一是拉细指数,我们把原来的平均指数拉细,细绒棉不行,用长绒棉,因为相比来说长绒棉现在涨价幅度、比例和细绒棉相比还稍微好一点,它的成本对于我们纺织企业来说还是好一点,包括它的需求量,因为毕竟做高支纱的企业要具备一定水平才能做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这个作为我们的对策措施。第二点是限产体制,用好我们现有的资源,仅有的资源,纺好纱,提高产品质量,使我们找到一个好的产品婆家,使他们能够接受分担我们一部分的涨价因素。我们几十年来“十一”从来没有放过假,九月初的时候我们还有加班,但是现在我们绝对“十一”不加班了,定单也跟我们的客户说了,我们由于原料的问题,十月一号的交期可能要往后移,定单有,但是我们满足不了,抱歉。当然仅仅三天国庆假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但是三天也好,对于我们来说三天耗棉量就比较大。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是能限的就限,能拉的就拉,我们还是提高产品质量,走优质优价的道路。 第三是控制存量,压缩库存量,按单生产,以销定产,不走以产促销的路子,没有定单我们就绝对停产。第四个可能我们会用化纤,把一部分目前市场急需的或者说有需求的特种纤维,功能化纤维,这些品种我们把它接过来,因为以前我们主要是全棉为主,现在看来有这些单我们也做,开发新的品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对棉花的依赖性,缓解棉花的矛盾。第五是我们在必要的时间还会采用来料加工的方式,这是我们对目前面临的局面采取主要的应对措施。 最后有几个建议,第一尽快建立采用国际惯例交易的中国棉花市场。中国是全球棉花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棉花是棉纺的源头,用棉成本占棉纺总成本的65%以上,提高竞争能力必须以源头抓起,但是长期以来棉花交易十分分散,由于彼此的信用度低,交易方式也比较原始,现在我们国内的棉花合同跟国际上的棉花合同信用不能相比,也有棉纺企业违反合同,也有棉花流动领域中间违约的,都有,所以说这种信誉程度比较低,当然也有执行信誉度很好的,但是不多。另外我们交易方式比较原始。目前北京的棉花市场是国储棉市场,主要推出的是国储棉,商品棉现货很少,期货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植棉业和棉纺业很难构筑相对稳定的产业链,经常造成各自的大起大落,今年棉花丰收,明年就是棉花的低谷,这样的大起大落丰收伤农,欠收伤工,所以我们建议,一是借鉴美国、英国棉花交易市场的体制、模式,建立独立的棉花市场,第二建议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交易规则,现在我们国内在付款方面不是带现款,而是预付款,要定金,这个在国际棉业上是没有的,它就是定完合同以后,到时候付款就是开20%,他不怕你不给钱,资金的付款方式也是很不适应我们产业链发展的。 第三是索赔,索赔这个问题,我们国内在棉花不好销的时候索赔没有问题,棉花好销的时候就难了,所以我们认为要把中国棉花交易逐步纳入跟国际接轨的模式。第三个建议,采用统一的国际接轨棉花检测仪器,用HVI,现在我们好多的棉花生产的地方,加工单位都没有HVI仪器,都是手感目测,新疆好多都有HVI仪器,既然我们要跟国际接轨,棉花检测的仪器也要统一,如果连检测的仪器都不能统一,今后在质量上面的扯皮是没完没了的。第二是品质标准,品质标准也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比如说马克龙值,还有异性纤维问题,当然这个中间有不同,比如说新疆的棉花,特别是新疆兵团的棉花,就跟我们内地的棉花在异性纤维上的差别很大。 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今后采用国际上先进国家像美国机采的棉花,另外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还有是棉花的编码,国际上的棉花,包括不发达国家的棉花都是用条形码,我们国内条形码已经有了,但是很少,我们建议还是要把条形码管理推广,这是第一个方面,关于建立棉花市场方面的三点建议。 第二是出口退税不能降,因为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是平时政策,不是优惠政策,更不是政府补贴,出口退税的下调将降低中国所有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纺织、服装行业首当其冲,出口企业一般都是行业中优秀企业,降低出口退税率将直接打击这些企业,而且限制出口以后,一部分出口产品会转内销,使本来饱和的内销市场更加拥挤,从而严重影响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最乐意看到这一点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纺织企业,所以我们认为出口退税的降低一定要慎重,我们认为不能降。 第三点建议是扩大棉花进口,并逐步扩大对纺织企业进口指标的分配,另外建议对进料加工实行总量核销,现在进料加工为什么不能做到,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海关对进口进料加工的核销监管上面一些原则,控制比较紧,实际上我们纺织业中间做进料加工棉花的配棉,由于工业上面需要,必然要串掉,这种情况下今后能不能实行产量核销。这是我的三点建议。 以上是我本人对目前形势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的地方望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出,谢谢大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