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史建伟副会长的总结发言(图)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3年12月15日
这次会议,是中国棉花协会在9月份正式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经过一天半的讨论,协会生产、流通和纺织等各方面的32位代表从各自的角度认真分析了本年度棉花产购销和纺织生产形势,预测了本年度的棉花、棉纺织市场形势。代表发言中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价格、质量、秩序、诚信、预警,取得了共识。大家还提出了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并对中国棉花协会在维护会员和行业利益、加强行业自律、推进棉花产业化和完善服务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下面我就对这次会议的有关情况作一小结,并介绍一下中国棉花协会前段时间的工作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 全国棉花产购销及纺织生产情况 根据这次会议统计, 2003年度棉花播种面积7585万亩,比去年增1209亩,增幅为19%,预计产量486.6万吨,略低于去年水平,主产省、区中,新疆、山东、河北、湖南、甘肃等省、区比去年略增,湖北等省与去年持平,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减产幅度较大,河南减幅近50%。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中国产量是479万吨。截止11月底,全国累计收购棉花317万吨,占总产量的67%。销售情况是,内地基本在一半以上,新疆销售三分之一多一些。平均收购品级3.01级,平均衣分36.56%,平均长度28.43mm。2004年度预计棉花播种面积8255万亩,比2003年度增加10%,其中新疆与去年持平,内地增幅为5-20%不等。 会议统计了二十多家纺织会员单位和部分省纺织企业纱锭规模共867.63万锭,预计全年用棉量110万吨。1-9月用棉比例55.7%, 11月末棉花到厂均价17573元/吨,比8月末增34.7%,11月末棉花库存为47天,比8月末增加3天左右,11月末32支纱价格23020元/吨,比8月末增20%。 二、 对当前棉花形势的总体估计    王家富同志描述得很形象:产量越收越少,价格越收越高,市场越来越乱,供需越来越紧,经营越来越难。 (一) 棉花价格经历三个明显阶段。 新年度(9月1日开始)的棉花价格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9月份。月初的收购价格一般在每吨1万元左右,销售价格13000元左右。第二阶段是10月份。9月下旬和10月上旬的连续阴雨,加剧了市场恐慌,从10月5日开始,棉花收购、销售价格大幅度上涨,短短几天,收购价格每吨超过14000元,销售价格16000元。据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统计,9月份标准级棉花平均到厂价格每吨13545元,10月涨至每吨16686元(最高价17558元),上涨3141元,涨幅23%,平均每天上涨100元。集中上涨期间约20天。第三阶段是11月份。自10月下旬以来,棉花价格停止了大幅上涨,趋于平稳。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统计,11月的标准级棉花平均到厂价格每吨17532元,比10月平均价格上涨5%。129级棉到厂价18580元,229级18242元,329级17746元。11月5日以来,出现了持续稳定和小幅下跌。到12月8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7316元,比11月平均价格低了200元。 进入11月中旬,全国棉花收购价格也出现回落,11月中旬全国平均收购价格约为770元/担,较10月下旬下跌了4%左右。其中新疆平均收购价格约760元/担,内地平均收购价格约800元/担。新疆棉区籽棉收购价格为2.9-3.3元/斤,黄河流域棉区籽棉收购价格在3.2-3.5元/斤左右,长江流域棉区的籽棉收购价为3.2-3.6元/斤左右。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到目前,全国棉花平均收购价格约在每吨15000元左右,比上年(约9200元)增加了5600元。按总产量490万吨,商品棉400万吨计算,棉农增加收入超过200亿元。 (二) 今年棉花形势的主要特色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棉花价格波动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同样,需求推动价格下跌。 需求的作用,最主要的是纺纱能力的高速增长。2000年度,国内纺纱用棉460万吨。2002年度增加到640万吨,加上其他用棉,总消费680万吨。今年棉花受灾,由原来预计600万吨减少到与去年持平,490万吨,即使纺纱用棉零增长,缺口也要190万吨。这是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但是,棉花价格上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因素,就是棉花流通企业看到价格大幅度上涨,纺织企业等米下锅,就无限制抬高价格。这种情况,加上其他因素,导致棉花需求发生变化,棉花价格平稳、下跌。我们分析,当前和今后引起需求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 棉价过高,纺织企业承受不了,停产、限产面增大或改用化纤量增加。从全国看,10月纱产量略有减少,11月纱产量79.6万吨,环比增加5个百分点。累计纱产量843万吨。看来新增能力抵消了减产因素。 2. 收购加工旺季,市场供应量增加。 3. 年底银根紧缩,银行减少发放贷款或催收还贷。 4. 纺织品出口受阻,订单减少,企业不愿意盲目生产。 5. 进口增加。纺织企业踏实。 6. 美国设限,影响出口信心。 7. 出口退税率降低。 上述因素的影响,有些可能是短期的,有些可能是长期的。 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已经引起美国股市下跌、汇率下跌、棉花期货价格下跌。美国棉花期货价格对全球棉花价格影响很大。中国纺织企业会抓住时机扩大进口,这就可能使国内棉花价格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 从另一方面看,市场机制调节供需,棉花价格上涨,不完全是坏事。最近,不少专家分析,棉花价格上涨的积极作用是,棉花减产状况将得到遏制,市场供应量将上升。市场动态信息可能更透明,更及时准确。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企业运营机制将优化。棉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内纺织行业低水平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无序状况。专家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三) 供销社棉花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供销社棉花企业,在许多地方已经是个历史概念。过去几年的改革中,许多供销社棉花企业已经成为股份制企业,不少属民营性质。但是,无论是供销社控股、参股企业,还是从供销社独立出去已经彻底民营的原供销社棉花企业,绝大多数都继续保持了注重质量的好传统。今年10月中旬以前,由于连续阴雨,棉花含水多,供销社棉花企业为防止收购超水棉,基本没有开秤收购。河北省许多产棉县的棉麻公司已经解体,每个轧花厂就是一家有限公司,与供销社没有任何经济关系,多数也没有参与抢购超水棉,保持了老传统。有关部门调研,也是同样结论。这是供销社棉花企业收购比例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一年前我们分析,大型企业介入初级市场是棉花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现在这个特点更加明显。大型棉花企业、纺织企业、外贸企业,甚至其他行业的大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初级市场。跨县市、跨省进入的也很多。 (五) 价格最终将稳定在供需平衡点上。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讲供需平衡,注重的是总量平衡,把需求作为固定因素。现在市场体制下通过价格调节供需。过去搞调控,国家直接干预市场,满足需求。现在需求已经发展到国家不能直接保证了,主要靠市场调节。在价格的动荡中,通过优胜劣汰,实现平衡。因为价格的最终承受者是消费者。消费者不能接受的价格,一步一步倒推,纱厂就不能承受,减少用量,价格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能承受了,价格稳定。大家对后市的分析基本一致。供需矛盾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出口和国际棉价。两个市场的价格互动。温总理访问美国表示,中国要增加进口。这就会拉动外棉涨价。国内也会涨。国际棉价上扬不是坏事,纱价也会涨。外国企业也用高价棉,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会增加。从今年情况看,纺织企业、流通企业,都在根据市场变化、价格变化进行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的企业,最终有一批要出局。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初级市场参与者太多,无序竞争严重。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大幅度增加。去年年底的轧花厂数量,按棉机销售量计算,8800家。三年增加了4000多家。按这样的速度计算,今年要增加1300家以上,轧花厂总量超过1万家,加工能力超过2400万吨。轧花厂的数量,没有确切统计,只能按轧花机销售数量估计。相当部分轧花厂没有取得资格认定,无证经营。现在还有一个新特点,就是新上企业使用小轧花机的很少,多数都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机器设备,但管理水平差。棉花加工企业这样多,发生抢购,抬高价格,也是必然的。小轧花厂投资少,加工200吨,就够本,超过200吨就是利润。棉花加工机械不是复杂设备,工作寿命很长,短期内不可能自然淘汰。看来不是工商、质检能解决的。美国60年代轧花厂4000家,90年代后期减少到1000家,现在是800家。淘汰过程40年。我们也要经历相当的时期才能完成。 (二) 忽视质量,值得担忧。由于供不应求,收购超水棉、统花的现象相当普遍;清理异性纤维工作也被忽视。放开棉花市场后出现的质量滑坡趋势,今年更加明显。掺杂使假行为又有抬头。报刊、电视、网站反映,许多地方取消了棉花检验。不少过去质量管理很好的企业,今年也出现了放松质量,棉包标识与棉花质量不符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有长期性,为今后棉花质量管理留下很深的隐患。 (三) 企业协调出现空档。供销社棉花企业社企分开后供销社对行业的组织协调作用消失了,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构起到新的组织协调作用。 (四) 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今年的情况就很突出。一方面,对气象灾害不敏感,对可能出现的减产认识不足。我是国庆节期间到河北转了几个县,看到纺织厂的车在轧花厂门口等候买棉,棉花价格几天内涨了2000元,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不敏感,预测平衡时,都是按零增长或增幅减半计算。一减一增,差距很大,没有预见。信息真空,使价格变动没有过渡期,短期内爆发出来,显现矛盾突出。 四、 几点建议和希望 (一) 注重质量,注重信誉。社企分开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股份化,民营化,特别是在基层。希望这些企业保持优良传统,继续把质量、信誉放在第一位。树立品牌,企业自己就是品牌。这次会上,大家特别强调企业的诚信,这是个大问题。 (二) 加强联合,做大做强。许多企业有优势,但实力不强。联合起来,组建大集团,才能扩大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希望每个省都有1-2个大集团。 (三) 关注信息,防范风险。经营有风险,能顺价,不亏损,就快销售。上加工项目也有风险。国家质检体制改革中,要推广大型打包机,一般类型的企业很难与之竞争。 (四) 建立地方性棉花协会。省市县。县级协会作用。 (五) 稳定发展棉花生产。2002年是纺织企业效益最好的一年。用棉680万吨。2003年价格猛涨,影响用棉量,但纱产量没有减少。可以认为,2002年用棉量是最佳或最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棉花面积不会冒头。680万吨需要1亿亩。在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不会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可以放心种棉。真的多了,超过700万吨,还有储备。但价格不可能象今年这样高,但比上年度要高。 (六) 棉花上期货的呼声很高。这几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合作,论证棉花期货可行性,设计棉花期货合约,推动期货上市。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我们的态度和大家一样,尽快推出棉花期货。 五、 协会前段工作情况 把协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通报。 (一)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反映会员呼声协会成立大会期间,召开了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并广泛征求了会员对产业发展、棉花政策等方面的建议。棉农合作组织代表希望,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基层棉农服务组织的发展,权威部门应及时发布客观准确的市场信息,为棉农生产销售服务。棉花流通企业希望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取缔无证收购加工,保证棉花收购加工质量。纺织企业呼吁国家采取紧急措施,扩大进口配额并尽快发放,确保国内市场的正常供应和出口市场不萎缩。棉花流通和纺织企业都建议要加强对棉花加工、流通市场的质量监督,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巩固和维护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的好形势。上述意见,已通过简报向国务院报告。 (二)强化舆论宣传,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争收抢购棉花、收购超水棉和混等混级棉等问题,协会发出《关于加强行业自律、做好当前棉花购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严格遵守《中国棉花协会会员公约》,在棉花供求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树立全局观念,加强自律,诚信守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自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要客观分析棉花、棉纺织形势,防范经营风险。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维护品牌棉花形象。要把好收购加工质量关,对棉农交售的超水棉、混等混级棉,一定要晾晒分级,确保加工质量。要继续做好异性纤维的挑拣工作,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级掺混、有意亏重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要增强诚信意识,积极供应棉花。遵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从产业发展的总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遵守合同,保质保量地销售棉花,建立起稳固、完善的棉花信用体系。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站广泛传播,对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 (三)参与主办国际棉花会议,组织会员座谈 棉花协会参与主办了“200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会议期间,协会召开了棉农合作组织、棉花流通企业和棉纺企业会员代表座谈会。这是中国棉花协会成立以来,农工商会员代表第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代表们感触颇深:过去是各个系统相互封闭,缺乏理解,中国棉花协会成立后,搭建起一座新的平台,使农、工、商三方有机会充分沟通与理解,有助于协调解决业内矛盾,促进整个产业协调稳定发展。会员代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了各自对当前棉花购销形势的认识及政策建议,希望中国棉花协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也希望协会发挥应有的行业自律作用。 (四)组织调查研究,加强信息交流。 协会成立后,广泛与会员单位沟通,倾听会员呼声,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协会网站、棉花快报、专报信息的形式,反映各地棉花生产、收购、资金、市场以及纺织工业情况,分析当前棉花产购销及纺织工业形势,对协会会员生产经营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0月底,协会组织人员赴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新疆等地就各地棉花生产、收购、市场以及纺织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 (五)针对美方对我纺织品服装重新设限,协会表示坚决反对 11月18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作出了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胸衣、袍服三类产品实施纺织品保障措施,在中国国内引起强烈震动。中国棉花协会当日发表声明,称美方此举是一个完全错误和武断的决定,更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中美纺织品、棉花贸易关系乃至国际纺织服装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对美国消费者也是不利的。中国棉花协会坚决反对美方对我国纺织品重新设限。 12月3日,美国棉花总会总裁马朗(Mark Lange)先生致函中国棉花协会,表示愿意一如既往,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与刚组建的中国棉花协会共同探讨,努力寻求平等互利、持续合作的方案。 并派寇杰先生为特使于近日赴北京,就有关问题与中国棉花协会交换意见。 六、 协会下一步工作计划 协会下一步工作总的目标是:以新视野、新思路、新模式起步,争取用较短的时间,树立起协会在行业内的崭新形象和权威地位,建立起适合行业发展特点的运行制度和运作模式,推进协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真正实现回副总理要求的“成为行业的代言人,政府的好帮手”的目标。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并根据这次会上各位会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明确了协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健全机构,发展会员。中国棉花协会的成员,包括了棉花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生产、收购、加工、流通、仓储、消费、科研、外贸、中介等各个环节的企业。是为整个棉花产业链的会员提供服务的机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搭起协会的工作架子,为农工商提供一个交流、协调、合作的平台。目前协会会员400多家,主要是业内的骨干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农工商各个环节、国集民各种经济成分的会员,同时积极筹建代表生产、流通、加工、仓储、消费各环节的分会,使协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加强行业自律。从全行业整体利益出发,制订会员认可的行规行约并监督执行,包括会员公约及收购、检验、加工、仓储、贸易等行业规则。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争取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业内自我约束、规范发展的机制,努力建立起棉花行业的信用体系,协助政府部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增强信息服务功能。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搜集棉花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为会员和政府服务。《中国棉花协会会员通讯》是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的内部刊物;《中国棉花协会信息专报》则将会员的建议要求和行业发展、市场动态及时传递给政府部门。中国棉花协会的网站(http://www.china-cotton.org)既是协会信息发布的窗口,也是会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同志在听取中国棉花协会工作汇报时提出,由中国棉花协会建立棉花预警系统,建立棉花联席会制度和定期信息发布制度。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正在制订方案,努力完成好这一任务。 (四)维护会员权益和行业利益。代表国内棉业总体利益,参与处理国际贸易纠纷,为会员提供法律援助。开展行业和地区棉花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掌握本行业的现状,提出行业发展规划与对策,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建议,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维护行业总体利益。 (五)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棉花协会、国际棉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为各自的会员企业牵线搭桥,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会员企业出国考察,参加国际性的棉花及棉制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国际棉业会议,应会员要求,邀请国外棉业机构、专家来华讲座。中国棉花协会成立后,先后与美国国家棉花总会、英国利物浦棉花协会、巴西棉花协会等国外棉花组织建立了工作关系。并在“200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期间与巴西代表团进行了会晤,并就一些具体合作项目达成了共识。为中国棉花协会加强与国外棉花行业组织的交流开了一个好头。 这次会上,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回去后整理反馈和汇报。大家对协会寄予很大希望,我们要认真研究,争取为全行业提供最好的服务。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