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中棉所:苗情继续好转,生长加快,差异缩小,单株果节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好于前4年的一成半;因收获密度比去年减7.3%,总果节数少于去年同期

出处:中国棉花协会    2006年07月24日
  一. 苗情继续好转,生长加快,差异缩小,单株果节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因收获密度比去年减少7.3%,总果节数少于去年同期
  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由于棉区天气整体有利,苗情继续好转,生长加快,差异缩小,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 7月达到100,单株果节25.2个,与去年同期持平,好于前4年(后同)均值的一成半(表1)。但因今年春季遭遇低温冻害死苗多,各棉区普遍缺苗,全国收获密度比去年减少7.3%,因而单位面积的总果节少于去年同期。
  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苗情总体特点:一是棉区大部天气利大于弊,至7月20日受灾和绝收面积少于去年同期。除长江下游和沿海遭遇先旱后重涝,其他棉区局部遭遇旱、涝、高温与冰雹导致灾情较重以外,全国棉花灾情区轻于去年同期。7月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主要活动在湘南和赣南非棉产区,棉花未受大的影响。二是病虫害危害轻于去年同期,特别是黄河“两萎病”明显轻于去年同期,西北棉铃虫和棉蚜局部大发生已得到有效控制。三是麦后棉(指小麦收获后移栽或直播短季棉以及春棉品种)面积255万亩,按国统局春夏播(栽)增505万亩,增幅6.7%。至此,今年全国面积突破8000万亩,达到8095万亩。四是中棉所“两化”栽培新技术(即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全国示范面积50万亩,普遍长势良好,深受农民欢迎。五是苗情差异依然存在,早发一类田伏前桃增多,但面积少于去年;三、四类迟发弱苗7月中旬刚现花,而面积多于去年,预计早晚苗吐絮时间将相差20天。
  长江CCGI 7月为100,去年同期为100,苗情与去年同期相同,果节38.3个/株。洞庭湖油后移栽地膜棉发育早,江汉平原一熟棉田生长旺,油后棉转化加快,伏前桃多。南襄盆地生长正常偏旺。下游和沿海棉区遭遇先旱后严重内涝,生长慢,伏前桃少,苗情差。
  黄河CCGI 7月为99,去年同期为113,苗情与去年同期相近,果节30.7个/株。淮北平原遭遇高温,由于普遍抗旱,苗情转化快,特别是“两萎病”发生轻,有利生长。华北平原早发棉花病害轻,迟发则病害重,局部棉铃虫大暴发。麦后棉255万亩主要分布在本流域以及南襄盆地,生长整齐,普遍早发,长势良好。
  西北CCGI7月为101,去年同期为97,苗情与去年同期相近,果节16个/株。其中南疆17.2个/株,略多于去年;北疆14.3个/株,略少于去年。棉铃虫和棉蚜大发生,化学防治4~5次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7月上中旬北疆阴雨天气近10天,温度忽高忽低,对生长不利。
  特早熟CCGI 7月为97,去年同期为74,果节7.5个/株,苗情转化加快是主要特点。
  二. 加强管理,防早衰,促早熟,立足抗灾夺丰收
  7月下旬到8月是棉花的生殖生长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生产主要任务是多现蕾、多开花、早结伏桃和早秋桃,增铃重,提高衣分。管理上,既要防早发棉花的早衰又要促进迟发棉花的早熟。此期还是旱、涝、台风、低温早临与病虫害的高发期。因此,要立足抗灾夺丰收。根据苗情,划分类型,分类管理,结合气候特点,立足减灾,采用促控结合,防早衰,促早熟。主要措施:
  1. 重施花铃肥,补施桃肥。施肥时间,早发棉田不迟于7月底,迟发棉花不迟于立秋,沟施尿素15~20千克/亩,推荐长江补施桃肥和钾肥。提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尿素,缺硼、缺锌棉田提倡喷施硼、锌微肥。
  2.抗旱排涝,防灾减灾。遇旱及时灌溉,遇涝及时排渍。防高温热害提倡灌“跑马水”,降低田间温度效果显著。沿海要积极预防台风,及时清沟排渍,保证渠道畅通,灾后要扶立倒伏棉株,清洗叶面污泥,补施叶面肥,追施少量氮肥。西北要积极预防低温早临。
  3.搞好打顶、整枝和化调。旺长棉田提倡精细整枝,打老叶,减轻隐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以防烂铃,增结中上部成铃。打顶按照“时到不等枝”的原则进行,不论三类、四类迟发棉田,打顶时间都不应该迟于立秋。看苗化控,打顶后最上部果枝见蕾3~4个时,提倡普遍使用缩节胺重控,在看苗基上对后发棉田要进行二次化控。
  4.坚持预测预报,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三代、四代棉铃虫以及红铃虫,蚜虫和红蜘蛛要采取点片发生点片防治。近几年,长江、黄河基因棉的盲蝽蟓危害加重,中上部蕾铃大量脱落,导致后期旺长,成铃少,要加强预测预报与兼治,使用吡虫啉或辛硫磷的防效好。
  5.及时收获,防治烂铃。预计早发棉田8月中旬即可见絮,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抢摘老熟黄铃,剥出子棉晾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