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农发行:提高服务水平 支持棉花收购

出处:经济日报    2007年11月14日

  10月29日,冷空气突袭山东,德州最低气温降到零度,但没有冷却当地棉农的售棉热情。这天一大早,抬头寺乡张庄农民王万庆就开着拖拉机,把自家种的棉花拉到了当地棉花收购点排起了队。
  “过了磅有1500公斤,今天的价格一公斤籽棉卖6块6。”王万庆算着账,“这个收购点好,给现钱,不打白条,一会儿就能拿着1万多块钱回家了。”王万庆家里除了棉花,还种着小麦、玉米和蔬菜,“棉花每亩毛收入有1500多块,因为要休耕,今年只种了6亩,算起来比种其他的作物效益都要好。”
  山东是全国的产棉大省,每到棉花收购季节,在主要产棉地市县,卖棉农民排队售棉的热闹场面随处可见。今年山东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43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35万亩,与往年相比有面积略增、优良品种面积大、长势好的特点,预计总产量可达110万吨左右,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6。但说起历年的棉花收购贷款工作,不只是山东,在新疆、河南等产棉大省区,负责棉花收购贷款的农业发展银行同志们坦言这工作“可不轻松”。
  政策性商业性双重挑战
  棉花市场放开之后,农发行在棉花产业链条中,担负着通过信贷政策,做好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年度收购的重要职责。今年,农发行总行制定了新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棉花收购贷款办法》,把棉花收购贷款列为“准政策性贷款”进行管理。所谓准政策性贷款,就是既要求其具有政策性贷款的刚性需求,又有商业性贷款自担风险的特征。
  这给棉花收购贷款带来双重压力:一方面,贷款要积极支持棉花收购,确保不因收购资金供应问题而出现区域性农民“卖棉难”,这仍是现阶段农发行的基本职能。这一职责,决定了棉花收购信贷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要以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确保收购不出问题为前提。
  与此同时,棉花收购贷款的商业性并未因此减弱。自棉花市场放开以来,各种类型的收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实行市场运作,国家对于企业的经营亏损没有任何风险补偿,因而,由此带来的贷款风险也要由农发行自行承担。
  政策性和商业性两者兼具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棉花收购贷款的管理难度。农发行的棉花收购贷款,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
  这一高难度的要求贯彻到农发行系统内,要求各地分支行结合当地特点积极探索发展路子。“作为产棉大县,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四方共赢的结果:政府满意,企业增效,银行自身发展,棉农得实惠。”棉花生产“百强县”山东省高青县农发行行长刘志玉这样表示,这话得到了高青县副县长王克海的认同。据了解,从1996年到2005年间,棉花产业在高青获得了大发展,目前与棉花有关的各类税收已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省棉花产业化经营试点县,棉花生产被当地政府作为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据介绍,自1996棉花年度计算,到2005年底,农发行高青县支行9年里共累计投放贷款13?6亿元,支持企业收购、调入棉花128万担,棉籽678万担,粮食11万吨,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又促进了该县棉花产业的有效发展,由此带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在全国,2006年,由农发行贷款支持的棉花收购量占全国棉花收购总量的58%,其资金主渠道和调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发挥信贷政策辐射作用
  在棉花主产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可谓大浪淘沙,经过市场的洗礼,相对成熟、上规模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起来。由于农发行棉花收购贷款实行的是基准利率,对棉花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农发行充分利用贷款资格认定、信贷区域布局等手段,发挥了扶优劣汰和优化市场竞争秩序的作用。
  每年的棉花收购贷款资格认定,是棉花收购贷款最重要的前期工作。各行结合上一年度棉花年度贷款收回情况,开展贷后评价,并根据企业的资金实力、经营状况、管理情况和诚信度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排队,划分为“积极支持”、“限制支持”和“信贷退出”等几类,以明确投放方向,优化客户结构。山东流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锡建告诉记者,公司作为高青县农发行认定的棉花收购贷款支持企业,今年获得的贷款额度4000多万元,目前已经随棉花收购进度到位了2000多万元,“我们踏实做事,在资金方面没有后顾之忧。”他这样表示。
  与此同时,农发行将贷款的影响作用向上下游渗透,积极营销和培植一批诚实守信、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良好、辐射作用明显、具有棉花加工能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棉纺企业入市收购。
  在优化信贷区域布局上,各行主要是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形成具有区位优势的棉花信贷布局,如:在棉花主产区,在夯实传统购销业务的基础上,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向生产领域延伸;在棉花主销区,则发挥市场优势,支持具有领先优势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向棉花深加工领域延伸;在棉花产销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就要利用其资源和市场双重优势,将棉花信贷向两头延伸,逐渐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条龙式的发展格局。
   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棉花收购贷款具有商业性贷款的特征,使得农发行对借款的风险管理不敢有丝毫松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农发行总行、省分行到各产棉大县的支行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对近几年来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价格走势和供需状况熟谙于心。“对棉花市场走势的预测和把握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位基层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但对棉花价格的走势进行预警,还只是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系列措施的内容之一。据了解,农发行对棉花收购贷款采取了多项措施,对贷款风险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为促进棉花收购市场平稳运行,准确把握贷款节奏和期限,已成为农发行棉花贷款发放中的“艺术”。据农发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把握好贷款投放的时机和数量十分重要,各行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时投放贷款。比如,对于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要在考虑当地棉花资源量、企业往年经营水平、收购资金筹措情况、收购加工能力,及时进行测算并确定贷款额度。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各项措施,引导企业理性收购。如果收购价格过高,各行就要适当控制贷款投放;若出现收购价格过低,影响农民种棉收益时,各行则积极支持企业入市收购,确保棉农收益。“贷款发放的频率和节奏要‘踩上鼓点’,才能有效促进棉花收购市场的平稳运行。”这位负责人表示。
  除了贷款发放过程,农发行还坚持把对企业实物库存和资金流的监管贯穿信贷工作的全过程,将贷款发放、棉花购入、加工、销售、货款回笼、贷款收回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信贷管理台账进行监测。同时,强化贷款期限管理,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及销售计划,逐笔确定贷款期限。在棉花收购贷款投放时,就制定比较具体的贷款收回计划,并将每笔收购贷款的期限确定与贷款收回计划结合起来。如对2007年度发放的各类涉棉企业的棉花收购贷款,原则上至2008年3月末,收贷率要高于50%,5月末高于70%,至年度结束要基本收回。
  采访接近尾声,各产棉区传来棉花收购进展顺利的消息。在山东省,截至目前,新棉花年度该行累计投入新棉收购资金31?8亿元,收购和调入皮棉208?5万担,同比分别增加14?3亿元,33万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9月份新棉花年度开始至10月20日,当地农发行已累计发放新棉收购贷款165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棉花1623?8万担,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55?3亿元和2238万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