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棉花产业发展空间在哪里

出处:兵团日报    2008年12月30日

    2008年对兵团乃至新疆棉花市场是个严峻的考验,最直观的感受是棉花生产丰产不丰收,许多职工感觉种棉花无利可图了。

    棉花产业发展真的走到了尽头、没有发展空间了吗?

    我们兵团的棉花产业,以高产、优质的原棉,曾获得好的生产效益,但这个产业太单一、太脆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太弱。2008年棉花市场疲软的现象不是偶然,确切地说“一花独秀”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受传统农业影响,我们农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优质、高产,却对市场需求的研究、生产效益测算、分析的不够,没有形成棉花产品多元化的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导致“一花独秀”被市场所左右。

    远的不说,就说农一师的棉花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到目前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籽棉单产从几十公斤提高到目前的五六百公斤,增长了10倍左右。许多人对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能侃侃而谈,但对棉花深加工、新产品开发、增加棉花附加值等,能说出一些道道来的人不多。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在棉花生产方面做足了文章,但其他方面的研究却很欠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不妨举个鸭的经营方式的例子:

    一只小鸭长成商品鸭,其粪便可以还田,鸭绒是很好的衣服、被褥原料,其它的部分,从头到脚、从内脏到表皮都可食用,包括鸭血、鸭肠等,没有什么浪费。鸭子在饮食做法上有酱制、烧烤、熏、盐水煮等,从地域划分有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四川樟茶鸭等,所以一只鸭子可以符合大众口味并且老少皆宜,浪费极少。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来发展我们的棉花产业呢?

    棉花的主产品,原棉是很好的纺织原料,能否根据市场供需信息进行生产?与其等买家来挑选、购买,不如主动出击找市场、找订单,变被动为主动,以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争取效益最大化。根据消费需求进行有目的地生产,种植彩棉、有机棉、无毒棉,其棉秆、棉叶可加工成饲料,发展养殖业;棉秆可以加工成环保建筑材料,以增加棉花产业的附加值;棉籽榨油,也可以将棉仁做成高蛋白质的食品、饲料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更深领域里开发棉花产业的新产品。

    以上设想,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和安排就能实现的,需要整个区域,包括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朝这个目标奋斗,才能将棉花产业做大、做好、做精。

    笔者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日本某城市的垃圾分类达100多种,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将垃圾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在他们眼中没有不可再利用的废品,只有不合理的使用方法。如果我们也能将棉花产业做到如此细致的地步,相信新疆、兵团的棉花一定会走出当前困境,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目标就会真正实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