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河北沧州:专家建议调减棉花面积 农民需自身挖潜

出处:沧州日报    2009年02月02日

  春节已过,正是棉花备耕时。往年这时棉花种子市场早已开张,今年却是一片冷清。面对去年棉花市场和今年棉种遇冷,棉花怎么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我市业内人士。

    棉价低迷 棉农惜售

    去年秋收以来,棉花价格持续走低,刚开秤时,每公斤6元多,农民还是有点惜售,因为这一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而去年的农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农民指望棉价有所抬头。没成想受到国际市场的严重影响,价格一路下跌,最低跌到每公斤4.1元,让农民叫苦不迭。

    据了解,去年,我市棉花平均亩产籽棉234公斤,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获得丰收。但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波及,下游需求的疲弱,导致籽棉价格下跌。去年的籽棉价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翻了一番。从去年种棉成本看,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大幅增长,其中化肥价格已翻了近一番。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去年农资价格翻了近三番。成本上升,收购价格较低,部分棉农受益较上年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亏损。因为种棉花是个琐碎活儿,付出这么多心血,到头来只挣到这点钱,就是出去务工,每天都能挣四五十元。如果把种棉的人工费也算到里边,这样的收入可以说让农民心血付之东流。

    记者了解到,价格下降,棉农大都舍不得出手。在往年,农民早就数着大把大把售棉得来的票子,脸上露出笑容。可是去年棉花采摘 后,棉花在农家堆成垛。棉花市场让很多棉农伤心,严重打击棉农种棉的积极性。

    国家采取“托市”政策后,棉花收购价格也随之上涨,基本能够让农民接受,慢慢将储存的棉花出售。

    面积是减是增 辩证看待市场

    据市供销社棉花协会负责人介绍,从全国形势分析,今年种植面积会减少。一些专家也建议调减种植面积。

    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在走访东光、吴桥等地老棉区看到,一些农民还是预留了大量白地,准备在开春后种植棉花。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老棉区,种棉是他们的传统习惯。尽管去年棉价低迷,但粮食价格也同样走低。在这种大背景下,他们还是选择种棉花。由此可见,在老棉区农民还是情有独钟。

    而河间的一位包地大户沈春波则是逆向思维,他去年在天津包地2000亩种植棉花,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他说,去年包地种棉成本是“三高”(承包费高、工人工资高、农资价格高),受经济危机影响及国家惠农政策影响,今年将出现“三低”(承包费降低、工人工资降低、农资价格降低)。这样种棉就有利可图。他表示,今年还包地种植棉花。

    从实际讲,我市地下水缺乏,旱碱地面积达到460万亩,从这一点讲种植棉花是我市农民的一条出路。因为棉花是抗旱碱的优势作物,直根系达2米以上,可吸收深层土壤水,是抗旱碱的一个好作物。

    对于如何压缩种植面积,有关专家表示,因地制宜调减棉田面积。要正视当前棉花市场遇冷的现实,应及时调减一定棉田面积,至于调多调少,可因地制宜来确定。一是对于那些不保收的,土质差的,易感病的棉田及常年低产的棉田,可以改种生育期短的经济作物。二是水源条件较好的老棉田,可改种其它作物,一旦棉花市场回暖,便可再次复种棉花。三是棉田可套种蔬菜,增加复种指数,增加棉农收入。说到调整棉田,切不可盲目大量调减,防止棉花生产大起大落,因为“逢俏不赶”是市场规律,“逢滞不丢”同样也是市场规律。

    同行不同利 农民需自身挖潜

    除去年外,近年来棉花种植效益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农民也不能盲目种植,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习种棉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技术是丰收的保证,也是效益的保证。学习种棉技术,尤其是没有种过棉花的农民要认真学习棉花的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有了技术才能保证丰收,保证效益。这些年来因技术不到位而造成绝产绝收、毁苗现象屡见不鲜,所以,技术是种植棉花至关重要的一关,不能没有技术也跟着一哄而上。

    二是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对已确定今年种棉花的棉田,还是要早一点选用过硬的、优良的棉花种子,这是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要选经过审定的或认定的品种;要选在当地试种过的品种;要选杂交棉品种,特别是抗虫抗病的品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棉花套种。这种模式尤其是黄骅、海兴、盐山、沧县等东部县,种植棉花效果更好。如果是棉花套种西瓜、土豆、韭菜等,亩收入还要高。

    三是要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这样播前造墒一次,盖膜控制水分蒸发,土壤水分可满足棉花生长到6月份雨季来临。在6月20日,如果还没有降雨,有条件的地块要及时补浇墒情水,同时老棉田要及时调茬,调茬可有效减轻棉花病虫害、杂草危害,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四 是发展大方、大户、大村、大乡。作为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应该尽量成方连片,技术人员下乡服务时,容易进行指导。

    发展棉花产业 离不开政府扶持

    面对去年棉花前期上市后低迷的市场,国家及时采取“托市”收购皮棉政策,保护棉农积极性。其实,发展棉花产业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引导和帮助。

    去年,棉花实施了良种补贴政策,每亩补贴15元,对提高棉花品质、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棉花虽然在沧州是一个传统作物,但新品种、新技术也不断出现,优良棉种“当家”,还要有相应的优化栽培配套技术来“保驾”,才能实现高产。比如,要适时播种,勿过早过迟。要确定好种植方式和密度,一般杂交棉,以两等行或三等行的种植方式为好,平均行距1米,亩平均1300株左右。做到苗肥速,蕾肥稳,花铃肥狠,普施桃肥,特别要增施钾肥。施肥要增加有机肥,减少化肥,既可培肥地力,还降低成本。要合理化学调控,对于黄枯萎病,除化学防治外,特别要施用好生物有机复合肥和钾肥,对于虫害,重点防好盲蝽象、棉粉虱、针纹夜蛾等。对于这些技术,需要加强对棉农培训。我市农业部门每年都进行专门培训,取得了很好效果。在今年的特 殊年份,还应加大培训力度。

    同时,将棉花配方施肥列入项目,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我市在小麦、玉米推广配方施肥后,土地“吃”上了“营养均衡餐”,不但节省了投入,粮食产量还上升一个台阶。如果将棉花列入配方施肥项目,也是降低棉农成本、增加收入的一个渠道。

    再就是改善棉田水利设施。一些地方棉田水利设施多年失修,出现了“大旱难抗,大雨难排,有水难引,渍水难滤”难以高产稳产问题,在春播之前,应加大财政投入,组织农民集中改善棉田水利系统,使棉田日降雨100毫米能速排,百日大旱能抗,提升棉田抗灾保丰收的能力。

    我们相信,有了国家对农业增加投入和收购棉花的托市政策,只要广大棉农不断提高棉花单产,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今年棉花还是应该种,能种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