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新疆兵团推进棉花产业发展系列报道(节本增效篇)

出处:兵团日报    2009年04月02日

  去年,农一师二团职工夏志全刚播种不久的棉花遭到沙尘暴袭击。他靠人工补铺地膜和机力膜上补种进行了重播,将原本每亩所需200多元的重播成本省去了一大半。

  “节约了成本,就等于增加了效益。”3月23日,夏志全对记者说。如今,二团植棉职工看到了节约成本的好处,纷纷围绕棉花“节本增效”开展系列攻关,以增加经济效益。

  兵团在调优农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倡导节本降耗,提高农业效益。近年,农资价格逐年上涨,而农产品价格特别是棉花价格却持续低位徘徊,使兵团农业效益面临市场和成本的双重挤压。过去,由于兵团棉花有单产优势,效益空间大,棉花节本增效的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当前,新形势迫使兵团必须在棉花产业发展上控制成本投入,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如何实现兵团棉花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能只是简单地减少投入,而要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有关专家指出,兵团棉花生产今后亟须加强节本增效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单位产出和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兵团棉花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当前,随着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棉花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问题逐渐显现。去年,兵团共引进拾花工68.6万人,拾花工劳动所得16亿元,人均收入2327元。

  “如果在兵团实现棉花采收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劳动效率,缓解雇工矛盾,还能大大节约棉花生产成本,提高兵团棉花的竞争力,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兵团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兵团农业局抽样调查显示,同一个团场,同样承包定额都是60亩,种植机采棉的职工收入近6万元,而种植手采棉的职工收入却不足3万元。调查结果显示,棉花单产水平越高,种植机采棉和常规棉所得收入差距越大。越是在棉花高产区推广机采棉,职工收益就越大,而棉花低产区差距就不很明显。因此可以说,推广机采棉是提高植棉团场职工收入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

  为此,农一师十团近年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该团生产科负责人分析说,平均单产450公斤籽棉,每亩成本约1670元,每亩人工拾花费高达540元,而用机械采收,亩拾花费是300元左右。

  此外,为了促进棉花增产增效,兵团从2001年开始在博乐垦区推广种植杂交棉。

  “去年,我种的‘标杂A1’棉花,籽棉单产比上年种植常规棉增加130公斤,达到50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600多元。”农五师九十一团四连职工王成振这样说。据悉,该连去年推广杂交棉“标杂A1”2000多亩,虽然遭受多年未遇的严重冰冻、干旱和病虫害的袭击,但是棉花总产依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连平均籽棉单产达到400多公斤。

  增产、增效的突出优势,引得植棉团场纷纷推广杂交棉。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植棉团场种植杂交棉栽培模式差异很大,使杂交棉的优势表现不明显,影响了杂交棉的推广普及。到去年,全兵团杂交棉种植面积仅150万亩,不足棉花总播种面积的20%。

  有关专家分析说,杂交棉推广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栽培模式,产量很不稳定。同时,杂交棉若遇夏季低温冷害,其生育期偏长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此外,杂交棉种子成本偏高,尚需从内地引进。因此,兵团应结合实际,稳步推广杂交棉,尤其是在种子实现本土化生产之前,只宜在高产区推广。

  降低棉花生产成本除在采收及种子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外,日常生产管理中的细节也不可忽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种棉职工认为现在土地长期固定承包了,种地心里有数了,肥料用得越多越好,只要是新产品都往地里用,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单纯增加肥料用量,期望获取更高产量和收益的做法是不科学的,需要大力推广测土平衡施肥技术,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

  兵团党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幅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切实增强兵团棉花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兵团正围绕“减棉、增粮、增畜、增果”的方针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做大做强棉花产业。我们相信,走过寒冬,兵团棉花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