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河南省棉花协会: 棉花周报【90】﹝2014.06.16——06.22﹞

出处:河南省棉花协会    2014年06月23日

 

    本周的棉花市场在经过高低起伏、波澜跌宕之后,再次面临方向的选择,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而不寂寞,涌动着而不张扬,市场在弱市中逶迤前行。

    国际棉花市场本周内安静了不少,市场按照自己的方式推进,行情的起伏变化归结到哪一个理由都过于牵强,买方的入市,天气的影响都显得轻描淡写,不足以指引市场方向,市场更多体现出自由的状态。ICE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缺乏有效主导,盘面自身调整和回归更多一些。近月7月份合约经过大跌之后,在85美分/磅处获得底部支撑,更多买盘入市,触底反弹意愿较强,一周内连续向上,大幅反弹至91美分/磅,收回了前期大部分跌幅,但周末因面临交割而又跌回至88美分/磅;主力12月份在天气利好棉花生长,未来预期增产的压制下难以启动,77美分/磅一线成为主要阵地,但价格重心下移,向上动力明显缺乏,向下再寻支撑的可能较大。盘面综合指数仍然处弱势下滑趋势,增产带来的销售和库存压力形成了较强的利空氛围。现货市场上前期高价抑制需求的现象得到了缓解,棉花价格的止跌企稳得到了市场的初步确认,交易的缓慢恢复推动市场价小幅攀升,一周Cotlook A价格指数在90-93美分/磅之间震荡,各地市场现货交易活跃了不少。最新报告显示,本年度美棉周出口签约量较上周大幅增加,下年度棉花销售不及预期,中国需求减少,新型纺织市场需求稳定,未来销售压力续增。印度国内市场保持稳定,棉花价格一直坚挺,S-6棉花提货价维持90美分/磅之上,企业坚持随用随买,并不急于囤货,对质量上好的进口棉更感兴趣,本国充足的棉花产量为远期贸易出口增压不少。巴基斯坦国内棉花市场起色不大,纺织市场的不温不火不能带来棉花需求的旺盛,而本国资源的有限库存为市场提供支撑,加工厂依然惜售,而企业无意跟涨,选择进口美棉和印度棉作为补充。中国进口棉市场并没有因企业配额的发放而转好,抛储的大量供应以及港口外棉质量堪忧,让企业采购犹豫不决,外棉库存消化缓慢,价格跟随国际市场上调,一周外棉价格指数在92美分/磅上下,市场现货实际成交价格偏低,有限的市场成交多以美棉、澳棉和巴西棉为主,市场整体成交清淡甚至滞销,一般质量印度棉市场报价低于17000元/吨,美棉报价约98-100美分,澳棉在102美分左右,多数棉商因价格下跌而陷入亏损境地,对后市普遍不报乐观。

    国际棉花市场在未来棉花增产预期和库存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失去消费快速增长和中国棉花强劲需求的支撑,每前进一步都将是很艰辛的努力过程。

    国内棉花市场本周依然被弱势气氛所笼罩,看不到一丝消散的迹象,政策迟迟不见出台,更加重了市场对后市的悲观预期,踌躇前行且茫然不知所措。郑棉期货市场仍然处于空头的控制之下,盘面表现为弱势调整状态,上涨动力匮乏,反弹有气无力,向下意味悠长。主力新年度1月份合约经过了大跌之后的小幅反弹,瞬间改变了方向,顺势下滑至15500元/吨下方,持仓和成交量有所减少,虽然图形受均线压制明显,但继续向下突破的意愿暂时有所保留。其他远月合约受未知政策所限,盘面走势表现谨慎,皆为弱势盘整,小幅震荡。9月份合约缺乏资金和量能的配合,小幅反弹后再回到原地17000元/吨一线,如果再没有作为,将面临7月份一样隐退的命运。电子撮合市场本周变现相对好转,订货和成交量小幅增加,价格向下势头得到遏制,交易重点789三个月均价较上周重心有所抬高,远月份合约价格稳定,均价在15000元/吨上下未作大的调整,抛储的持续和低迷的需求本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期望市场有上好的变现亦不现实。

    棉花现货市场量小价低之势愈演愈烈,不断下滑的行情迫使棉商清理库存,避免后市更多亏损,在抛储的垄断下,低等级棉花无出头之日。一周棉花价格指数继续微幅调整向下,周末报收17368元/吨。市场资源供应仍是储备棉的主角,本周抛储情况仍不乐观,量价齐跌的趋势再现,成交比率继续下滑,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截止周末,共投入计划774万吨,实际成交近198万吨,成交比率25%,旧国标下资源零星成交,均价在17200元/吨偏上,成交主力的新国标棉花均价跌至16900元/吨上下。纺织行情的疲软导致企业棉花需求萎缩,迫使企业更多选择了观望,期待国家进一步调整抛储政策,以缓解成本压力。从各方传出的信息反应,短期内抛储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应该也是从维护棉花市场的稳定考虑。下游纺织市场在原料“阴跌”的趋势下难以振作,价格多以促销为主,但正处市场淡季,销售情况堪忧,企业降价消化库存以回笼资金。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纱线库存小幅减少,坯布库存略有增加,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忧虑原料降价,去库存力度加大,而下游面料需求不足,订单状况不佳。成品销售困难导致棉花需求的萎缩,大部分企业用棉量和棉花库存量呈下降趋势,包括进口棉的使用,一方面是担心降价带来亏损预期,减产甚至停产现象增多,另一方面是非棉原料的替代生产,增加了化纤和粘胶的应用。同时,由于抛储的大量资源供应和进口棉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减少,纺织企业更多选择了观望,进口棉市场一片萧条,国内棉价的连续下跌,让贸易商措手不及,面临销售困难、赔钱甩卖的尴尬境地。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的进口纱线増势不减,内外棉价差的存在和扩大,为未来进口棉纱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空间。

    鉴于纺织形势的举步维艰和棉花价格的持续下滑,以及国家政策的模糊预期,都在不断削弱着市场本就脆弱的信心,迫使市场看空后市,而现实也正是如此,回首每况愈下,展望前途未卜,唯有坚持,毕竟顺势而为好过逆水行舟。

 

                              (河南豫棉信息中心  韩志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