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幽燕钩沉:以“棉花”命名的京城胡同

出处:百度百科    2018年07月16日

    棉花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北起罗尔胡同,南至护国寺街。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宛署杂记》记作“绵花”胡同。清乾隆十五年版的“京城全图”中,“绵”讹作“棉”。1965年,罗儿胡同、斗鸡坑胡同部分并入。此外,在京城,以“棉花”为称呼的胡同,旧时在内城还有另外两条:一在交道口,1965年后冠以“东”字;一在东四,已撤销。

历史沿革
    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三次率领白杆兵,北上勤王,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四川营胡同和棉花胡同就是当年秦良玉京城驻兵的地方。因为明末国库空虚,纺织棉布,筹集军饷。清代曾有人写《四川营吊秦良玉驻兵遗址》一诗咏道:“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胡同。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钲声杂纺声。”诗非名家手笔,却颇能反映出人们对于这位爱国女英雄的怀念。确实,北京的四川营、棉花胡同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足以说明人们对这位巾帼豪杰的敬慕了。后世仁人志士也有不少对秦良玉钦敬者,如辛亥先烈秋瑾女侠13岁时读描写秦良玉的小说《芝龛记》,非常感动和羡慕,曾写了一首《满江红》,句中有“良玉勋名襟上泪”之句(见中华书局版《秋瑾集》),可见秋瑾的忠义侠胆不无秦良玉的遗风。在四川营驻兵处建石芝庵,蜀人为纪念秦兵建四川会馆,馆额上书:“蜀女界伟人秦良玉驻兵遗址。”
    民国初年,此地曾设女子学校。现如今,四川营胡同已辟成了宽阔的马路,四川会馆也已为民宅,匾额、楹联等早已不在了,只留下女将军千里勤王的一段历史佳话。

重要人物
    文化古都北京有无数的名人故居,大多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的棉花胡同66号院却连市级文保名单和挂牌也未被列入。须知,这是中国近代史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蔡锷将军的旧居。蔡锷,字松坡,梁启超的学生,护国运动领袖之一,因反对袁世凯复辟而彪炳史册。当年,蔡锷被誉为“再造共和”的一代名将;没有他的云南首义,中国年代纪元表上很可能就留下了一个“洪宪帝国”的年号。在这个普通的四合院中,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纵横捭阖;且不去说它,单是蔡锷将军与京华名妓小凤仙那一幕幕真挚情殷而富有传奇的爱情故事,就足以令人生无限叹惋之情了。今天,蔡锷将军旧居被中央气象局作为宿舍,保存大体完整。
    不仅如此,棉花下三条1号曾住着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棉花五条7号为著名京剧艺术家叶盛兰的住所,棉花上六条6号有著名京剧艺术家赵桐珊的居所,棉花下六条11号寓居过著名鼓师赓今群,棉花上七条1号是四川会馆,也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的故宅,棉花下七条1号曾是李少春宅院,15号住着京剧艺术家金少山,17号是中国戏法艺术家“快手刘”的宅院,棉花八条1号曾有京剧艺术家马福禄的宅邸,6号曾住着评书艺术家连阔如,棉花九条6号是京韵大鼓艺术家刘宝全的故宅……如此多的京味艺术家聚集于此,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谁曾想到,一方棉花胡同竟是京城京味最浓的地方。

(来源:百度百科;时间:20180716;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3%89%E8%8A%B1%E8%83%A1%E5%90%8C/1047609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