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国内棉花

与棉花打了40年交道:这位海宁人被称为浙大“棉花教授”

出处:浙江新闻    2019年06月17日

    说起棉花,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大家知道有位海宁人已经与棉花打了40年交道,他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一年之内在东北、山东、河南、新疆等地栽植达数百万亩,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祝水金,1962年在海宁伊桥出生,1974年8月至1978年7月在海宁一中先后就读初、高中,1978年考进浙江大学就读种子专业之后便与农业结缘,从本科到博士,从学生到老师,现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他既培育棉花又培养人才。
“专治”棉农的“头疼病”
    时间回转,祝水金刚刚毕业的那一年,他满怀憧憬,来到距离海宁1000公里外位于河南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河南是棉花大省,可是棉花深受棉铃虫侵害之苦,虫害也是棉农们头疼的问题,不仅打药费用高,而且农药过量导致人中毒死亡事件不在少数。
    祝水金便和团队成员探讨并实施抗虫棉的分子育种计划。自培育的抗虫棉品种推广后,棉花可以不打农药或少打农药,棉农省去了打药的人工费和药费,棉区农民打药导致农药中毒死亡事件也不再发生。
    彩棉产量低品质劣,他又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对其进行改良,通过科学、针对性地改良,效率更高,更为精准。以这种方法最新育成的浙大5号和浙大9号彩棉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纤维品质好,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时常和农民打交道的祝水金,一年除了在校教学时间外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呆在农田,真正做一个“脚踩大地的实践者”。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祝水金及其主持的课题组近年育成棉花新品种21个,累计推广3449.59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0.3亿元,被棉农戏称为浙大“棉花教授”。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认同,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作大会报告,并被推举为国际棉花基因组(ICGI)-育种与应用基因组学的联合主席、农业部棉花专家顾问、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和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长。
创新全英文课程
    祝水金不仅培育棉花,还培养生物育种的人才。他曾被浙江大学评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浙江大学第九届“三育人标兵”。2018年他获得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等。
    他作为农学院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创新了以全英文课程为支撑、以社会实践和平台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立了以质量为导向的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了学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
    推行全英文的契机是有多年的招生工作的祝水金发现,浙江大学农学研究生进校时的英语分数比其他院校要高出不少。“这样的资源不能浪费掉,要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英语专长学贯中西农学。”于是,他创新地推行以全英文课程为支撑、以社会实践和平台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不过推行全英文课程并不是件容易事。那时农学院的外籍教师并不多,还会大大加大了普通老师教学的难度,最关键的是英语教学效果如何是个未知数。但祝水金坚持了,“像杂交育种一样,交叉培养有它的好处”,敢于试验的他顶住了种种压力。事实证明,全英文授课的确有好处,“我们学院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学生,其英文表达能力丝毫不比英美学生差”,祝水金说,“这样也有利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新时代农学生,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之一。”
    同时,祝水金还针对综合性大学农科学生的特点,全面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增设学科前沿课程和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学农爱农,开创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农科教学典范。他编写的《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遗传学实验指导》等多部规划教材已被国内多家农业院校所采用。
    去年,他回到母校海宁一中,向学生们讲述自己求学与科研的经历,激励学子,要珍惜机遇,传承母校精神,寄语海宁学子: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未来!

(来源:浙江新闻;记者 刘芳璐;时间:20190617;链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22161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