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花资讯  > 纺织信息

苦熬行业寒冬 棉纺巨头应对乏术

出处:中国经营报    2003年11月16日
作为常山股份棉一分公司原料处处长的刘建石自从今年9月1日以来就基本整天在外面寻找货源,难得有机会歇歇。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造成国内主要产棉区(除新疆外)棉花大面积减产,棉价狂涨,纺织企业货源紧张,成本增加,刘建石所在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11月初,公司开始通过限产、降工资来降低成本,刘建石的工资降了20%。   但棉价并不是棉纺企业和职工惟一头痛的事,一个多月后,也就是明年1月1日开始,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将要从现在的17%调整为13%。用常山股份业务经理王永建的话说,“棉价上涨就像在棉纺企业身上割了一刀,而退税调低无异于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原料不足    山股份是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后者脱胎于原石家庄市纺织局,拥有资产总额50亿元以上,规模占到了石家庄纺织工业总规模的80%以上。而常山股份旗下的棉一、二、三、四厂更是优中选优,都是年生产能力在10万枚纱锭以上的大企业。   据了解,第三季度随着棉价继续上涨,公司原料储备开始吃紧。   “10月下旬,棉花的毛重价格涨到了17500元/吨,到现在一直居高不下。不单是价格高,由于货源短缺,棉纺企业在其他方面也是哑巴吃黄连。”刘建石说。   今年,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两个棉花主产区减产严重,而棉花产量将近全国总产量1/2的新疆产区并未受到多少影响。但最近刘建石所在的常山股份棉一分公司并未到新疆采购棉花,而是将采购地点主要集中在了河北地区。原因一是新疆当地棉纺企业进行屯货,吸纳了大量原棉,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抬高了新疆棉花的价格。二是进入秋冬季,新疆有大量瓜果需要外运,与棉花相比瓜果更要及时,所以棉花铁路运输要靠后。而用公路运输,成本又很高。   刘建石预计新疆棉花大量进入东部以及南方棉纺企业还要等到明年春节以后,但棉花总量不会改变,价格也降不下来。   常山股份原料分公司的负责人李瑞平告诉记者:“今年国家预计增加50万吨进口配额,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内棉纺行业的需求。到明年6、7月份之前,棉价只能上扬而不可能下降。由于棉花价格上涨,今年公司的产品成本增加了40%左右。而销售价格只增加了15%~20%。”    和刘建石一样同是原料处处长的张建华遇到的麻烦更多,他所在的石家庄纺织厂尽管也是常山纺织集团下属的公司,但和依托上市公司资金优势的棉一、二、三、四厂相比,采购资金就显得捉襟见肘。他介绍说:“今年收购的棉花毛重价格比去年10月的棉价整整高出一倍,预期的采购资金显然不够用。尽管刚刚从银行贷了1000万元短期贷款,但要想做好今年的棉花收购工作,我们还有2000万元的资金缺口。”    出口受阻    货源不足并不是纺织企业受到的惟一打击,销售受阻使得纺织企业受到了真正的两面夹击。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0月中旬发出的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将要从现在的17%调整为13%。拿常山股份为例,由于该公司生产的多是高档面料,除少量供给国内品牌服装外,其余绝大部分用于出口,无疑将受到退税调整的冲击。   “退税降低,相应地公司的毛利率要降低,出口的产品只能提价。目前国际上竞争这么激烈,公司将会失去很多客户,明年直接出口保守估计也要减少50%。”王永建一脸的无奈。   据他介绍,目前直接出口主要的国际竞争对手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进口棉花不受配额限制,可以在国际市场自由买卖棉花。目前国际上棉花价格大约每磅80美分,而当棉花价格还在每磅60美分时,巴基斯坦就买进了几十万吨。而由于配额没有确定,我国的棉纺企业想买不能买,等配额确定了,棉花价格也升高了。   随着棉价的升高和退税将要调低,棉纺企业下游的出口企业也纷纷减少甚至停止了坯布的采购。石家庄运丰纺织有限公司做的业务就是收购棉纺企业生产的坯布,然后加工成面料用于出口。10月20日开始,运丰公司已经停止从棉纺企业采购坯布。石家庄常兴纺织有限公司也是加工坯布的公司,坯布货源基本来自北方一些大的棉纺厂,其中来自常山集团的坯布约占总用量的30%~40%。该公司面料部经理张宗波介绍,常兴公司所接的订单除了已经和国外签订合同的,其他的统统被迫取消。被取消的订单占到了总数的70%~80%。订单大幅度减少,自然坯布的用量也相应减少了许多。   应对乏力    常山股份今年第三季度报告称,为减少棉价升高的不利影响,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压缩高耗棉品种、开发化纤原料及新型纤维使用量、积极争取配额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棉以及适时调高产品售价等。但这些似乎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11月开始,常山股份开始限产、降工资,以降低成本。以棉一分公司为例,一天三班,一个月90个班,限产后每月减少了10个班,占到了总班数的1/9。刘建石的工资降了200元,约占工资总额的20%。   王永建说:“面对双重打击,我感觉对策并不是很多。现在所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就是限产、降工资。但是棉纺企业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到60%~70%,棉价不降,其他方面压缩成本空间有限。”    既然失去了大部分的国际市场,明年棉纺企业就要在国内市场中血拼到底了。“在国内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些像我们一样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是那些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相对宽松的政策,而我们则背负着很沉重的社会负担。”王永建对明年国内市场的竞争心里也没底。"

相关新闻